最近兩年,新能源車的價格戰打得火熱,不少消費者看著降價潮心動不已。然而,真正懂行的人卻選擇按兵不動,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市場,還沒到最佳入手時機。
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有三個現實原因,讓理智的消費者選擇再等等。
01 電池技術即將大升級,現在買容易成冤種。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車,無論是純電還是混動,搭載的基本都是液態鋰電池。雖然續航和充電速度相比幾年前有了大幅提升,但痛點依然明顯,比如冬季續航縮水,快充傷電池,以及能量密度接近天花板。
然而,下一代固態電池已經呼之欲出。
豐田宣布2027年量產固態電池,續航直接翻倍到1200公里。
寧德時代研發的凝聚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是現在的兩倍。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2.0版本,也在實驗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這意味著什么?
你現在花30萬買的車,可能兩年后續航就被新品吊打,殘值暴跌。就像五年前花百萬買特斯拉的車主,現在看著新款Model S Plaid的性能和續航,只能默默咽下眼淚。
02 L3自動駕駛即將落地,現在買車可能錯過最佳體驗
雖然目前市面上很多車都標榜自己具備L2+級輔助駕駛,但本質上還是以人為主的駕駛模式。真正的L3級自動駕駛,意味著系統能在特定條件下完全接管車輛,事故責任也由車企承擔。
而這個轉折點,很可能就在今明兩年。
奔馳的L3級Drive Pilot系統已經在美國獲批上路。
小鵬汽車的XNGP將在2024年實現城市道路全覆蓋。
華為的ADS 3.0系統,號稱要重新定義智能駕駛標準。
更重要的是,隨著4D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成本下降,這些高端配置正在快速普及到20萬級別的車型。現在急著買車,很可能會錯過這波智能駕駛的紅利期。
03 車企淘汰賽進入白熱化,現在買車風險太大
看著現在熱鬧的新能源市場,實際上正在經歷殘酷的洗牌階段。
威馬已經破產,車主售后無門。
高合陷入危機,工廠停產。
就連背靠吉利的極星,銷量也持續低迷。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也在加速轉型。
大眾宣布停止研發燃油發動機。
寶馬投入上千億研發新一代電動車平臺。
吉利同時布局了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多個新能源品牌。
在這種大混戰的背景下,現在買車就像2010年買智能手機,看似選擇很多,實則風險很大。畢竟誰也不想重蹈當年買樂視手機用戶的覆轍。
所以,除非是剛需用車,否則理智的選擇是再等等。等到固態電池量產,等到L3自動駕駛普及,等到市場淘汰掉那些不靠譜的品牌。那時候,不僅技術更成熟,選擇也更明確,最重要的是,你的錢會花得更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