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中國外長在歐洲訪問期間,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美國威脅對歐盟農產品出口加征17%關稅,美歐貿易爭端再度升級。2015年,美國針對德國大眾汽車開出180億美元天價罰單,劍指德國高端制造業;2016年,又向歐洲第一大行德意志銀行開出140億美元罰單,重創其銀行業。當時德意志銀行本就因壞賬、衍生品等問題瀕臨破產,此罰單使其股價暴跌,還引發歐洲銀行股連鎖反應,瑞士、蘇格蘭等地銀行股價大幅下挫,整個歐洲銀行業陷入動蕩。
馮德萊恩(資料圖)
美國此前已對歐盟征收20%的“對等關稅”、25%的“汽車稅”以及25%的“鋼鋁稅”,如今又將矛頭對準農產品出口。若這些關稅全部落實,歐盟相關產業將遭受沉重打擊。像法國、荷蘭等農產品出口大國,大量農產品可能滯銷,農民收入銳減,農業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也將陷入困境。
美國一系列舉措,實質是試圖通過打擊德國等歐盟核心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削弱歐盟整體競爭力,推動歐洲走向解體,從而鞏固自身全球經濟霸權地位,將歐盟的財富轉移至美國。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中國外長會見時,急切提出四個請求,期望借助中國力量緩解歐盟壓力。
馬克龍希望同中方加強在國際經濟、金融、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協調。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氣候危機、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不斷,而美國卻在諸多問題上推行單邊主義,退出多項國際協定。在此背景下,中歐加強合作,能為多邊主義注入更多活力,共同應對各種復雜局面。
馬克龍強調,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雙方應做出戰略選擇,成為彼此可預測、可信賴的朋友和伙伴。中歐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明確這一戰略定位,有助于穩定中歐關系,為雙方合作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中法經貿合作雖有進展,但在一些領域仍存在不平衡。馬克龍呼吁中國加大對法國的投資,通過更多的投資合作,促進中法貿易更加平衡,實現雙方經濟的互利共贏。
馬克龍明確表示希望擇機訪華。訪華不僅能增進中法兩國高層的直接溝通,還能為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合作注入新動力,推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向新高度。
貨物(資料圖)
歐盟由眾多國家組成,各成員利益訴求不同,決策機制復雜。在應對美國貿易威脅時,難以迅速形成統一、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此次關稅事件為例,歐盟需協調28個成員的意見,決策過程漫長,難以在短時間內拿出有力措施回應美國。
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既存在合作前景,也面臨諸多分歧與摩擦。在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引發中方不滿;在稀土出口方面,歐盟對中國政策有所質疑;近期,中國商務部還宣布對原產自歐盟的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盡管部分企業因價格承諾可免征稅,但仍反映出中歐經貿關系存在緊張點。
不過,中歐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在綠色能源領域,雙方可在太陽能、風能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上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數字經濟方面,中歐在電子商務、數字支付、大數據等領域交流合作空間巨大;科技創新領域,雙方科研機構、高校可加強人才交流、聯合科研項目等合作,提升全球科技發展水平。
中方在中歐關系上一直秉持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原則。面對歐盟的一些不合理舉措,中方會進行有理有據的回應與反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中方也期望歐盟拿出誠意,取消不合理制裁,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
馬克龍(資料圖)
中歐合作不僅有利于雙方經濟發展,對世界和平與繁榮也具有重要意義。歐盟若想在中美博弈中找到破局之道,需正視自身問題,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秉持平等態度,共同應對挑戰,而不是單純尋求某一方的幫助。只有這樣,歐盟才能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實現穩定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