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這個曾經被視為區域性問題的自然現象,正對全球數億人的生活、健康和環境帶來深遠影響。
當地時間7月11日(周五),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每年約有20億噸沙塵被卷入大氣,相當于300座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重量,其中超過80%的沙塵來源于北非和中東的廣袤沙漠。
世界氣象組織駐聯合國代表勞拉·帕特森向聯合國大會指出,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約3.3億人正在承受沙塵暴的直接影響。這些微小的塵埃顆粒可以穿越大陸和海洋,行程動輒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影響已波及全球。
沙塵暴的威脅
為了喚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將每年的7月12日定為“國際防治沙塵暴日”,并宣布2025年至2034年為“聯合國防治沙塵暴十年行動期”。
大會主席菲勒蒙·楊在發言中強調,沙塵暴正迅速成為當前最被忽視,但影響最深遠的全球性挑戰之一。
他說,這些風暴由氣候變化、土地退化和不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共同驅動,每年因沙塵暴引發的空氣污染導致全球約700萬人過早死亡。這些微小卻致命的塵埃顆粒會引發嚴重的疾病,還能降低農作物產量,最多可達25%,從而引發饑荒和大規模遷徙。
菲勒蒙還指出,中東和北非地區每年因沙塵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占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2.5%。
從撒哈拉到加勒比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西亞委員會執行秘書羅拉·達什提披露,沙塵暴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春天,中東地區便經歷了多場嚴重的沙塵暴。伊拉克的醫院因此人滿為患,醫療系統幾近崩潰;而科威特和伊朗則因沙塵暴不得不關閉學校和辦公場所。
撒哈拉沙漠的沙塵還橫跨大西洋,飄散至加勒比海和美國佛羅里達州。這些沙塵帶來的污染和生態破壞,遠遠超出了它們的起源地。
達什提呼吁,各國應該將沙塵暴問題納入全球和國家議程。她指出,目前已有超過20個聯合國及國際機構聯手合作,從建設早期預警系統到解決健康和融資問題,努力減輕沙塵暴的影響。
達什提表示,從土地修復到可持續農業,再到系統化的早期預警機制,人類已經具備應對這一挑戰的工具。現在真正需要的是全球范圍內的決心和規模化的資金投入,將這些解決方案付諸實踐。
她在演講中說道:“沙塵暴不只是環境問題,它正在成為全球健康、經濟和社會的交叉危機,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