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遭遇殖民侵略仍選擇死戰不退的國家
看到臺灣媒體最近熱議"中國是唯一被殖民侵略卻死戰不退的國家",這話真不是吹的。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現在,多少國家挨了打就認命躺平,唯獨中國人骨頭最硬,輸歸輸,腰桿就沒彎過。
虎門銷煙那會兒,林則徐明知英國船堅炮利,照樣把幾萬箱鴉片燒得沖天數日。三元里農民抄起鋤頭鐮刀圍毆英軍,下著大雨都摁著正規軍打了兩天。后來甲午海戰輸得慘,鄧世昌開著致遠艦撞向敵艦的火光里,藏著整個民族"寧為玉碎"的脾氣。連臺灣被割給日本時,老百姓拿土槍土炮硬扛五個月,死十幾萬人也不讓侵略者安生。這些事放世界殖民史里都是獨一份——印度給英國當了兩百年順民,非洲部落見著火槍就跪了,中國卻越打脊梁越挺。
說到底,地理縱深給了周旋空間,長江黃河隔開戰場。但真正關鍵的是刻進骨子里的"家國一體",朝廷能簽條約割地,百姓偏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朝垮臺那陣更明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可八國聯軍進來照樣挨悶棍,天津守軍扛著克虜伯大炮死戰,娘子關還打出勝仗。這種"政權可滅、國魂不亡"的韌性,連歐洲戰報都承認中國軍人沉船了還攀桅桿開火。
如今回想百年屈辱,憋屈是真憋屈。但每次失敗都像淬火,鴉片戰爭燒出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馬關條約逼出丘逢甲血淚詩篇。歷史課本里衛青霍去病的輝煌就幾頁,南宋陸秀夫背幼帝跳海的悲壯反倒大書特書。這種"重敗輕勝"的史觀,把"不做亡國奴"烙進基因,終讓《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山河。
中華民族確實特殊。被群狼撕咬百年,傷口結痂長出新生的鱗甲。輸得再慘,血性未涼,終在烈火里煉成騰飛的翅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