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持續高溫天氣也給健康帶來了一定隱患。7月11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夏季高溫天氣對健康的影響,尤其老人、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健康風險,并做出了服務提示。
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當處于黃色預警時,一般人群需要保持室內涼爽,減少戶外劇烈活動;當處于橙色預警時,重點人群要避免外出,如果確需外出應有人陪同;當處于紅色預警時,戶外工作人員要合理安排戶外作業時間,以及使用防暑降溫用品,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戶外活動前,采取防曬、降溫措施,比如撐傘戴帽,不打赤膊,不穿不利于散熱的衣物。戶外活動時,少量多次喝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如果是劇烈運動,每小時建議喝250毫升~500毫升溫水。不要飲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飲料,也不要喝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消化道不適。
一是做好出發前的準備工作,關注目的地天氣變化情況,提前準備好個人防護用品和藥品。如前往境外旅游,提前了解和咨詢此次出行是否有必要接種相應的疫苗。二是旅行期間嚴防“病從口入”。就餐前注意做好手衛生同時減少攝入生冷食物,避免飲用來源不明的水、吃過期和變質食物。三是外出活動時做好個人防護。穿著舒適、透氣、適合活動的衣物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噴灑驅蚊液減少蚊蟲叮咬。
氣溫不等于體感溫度 高濕加劇悶熱感
當高溫遇到濕度,往往會加劇熱的感覺。有些地方氣溫顯示不到30℃,但卻熱得人汗流浹背,這就是因為體感溫度要比實際氣溫偏高所致。
氣象學上的氣溫是指在野外空氣流通,不受太陽直射,距離地面2米高的百葉箱中測出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所感受到的冷熱程度,轉化成一種等效溫度。體感溫度除了與氣溫密切相關外,還與風速、濕度、云量、降水、太陽輻射有關。夏季在沒有風的情況下,氣溫和濕度較高的地方,體感溫度一般會比氣溫高出1—3℃,在高溫高濕的地方甚至高出更多,達6-7℃。在夏季的夜晚,南方地區的平均相對濕度一般能超過60%。在這個濕度下,氣溫28℃對應的體感溫度則接近30℃。所以,如果全天氣溫都在28℃以上,人們就會感受到“日夜連軸熱”。
氣象專家提示,降低體感溫度,如果在室內,可以通過吹空調和電風扇來降低溫度;在室外,可以撐遮陽傘、戴墨鏡等來減少熱量吸收,或到樹蔭下、遮陽棚下避開直接的太陽照射。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