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劉邦和朱元璋的屠殺功臣行為,讓人們不免有一種鳥盡弓藏和過河拆橋的想法,我們這些像功臣們一樣為老板拼命的員工,讀起歷史來未免有點“兔死狐悲”的感慨……
很多人將其歸咎于君主的個人品質問題,比如道德相對高些的劉秀,李世民,趙匡胤就不殺功臣,這確實也有道理,但更多情況下,君主大范圍的殺戮功臣在當時情況下利益最佳的選擇而已,與人品無關……
利益相同時,互相抱團,一旦利益不均衡,關系就很尷尬了……
比如以下五位君主……
劉邦,殺戮功臣……主要原因,劉邦對功臣控制力低下
嚴格的說,劉邦殺戮的不是功臣,而是結盟對象,除了韓信是本家外,其他諸侯王,如張耳,英布,彭越都是一方軍閥,投靠劉邦做大哥而已……劉邦對他們控制力極弱……
另外還有幾點原因
- 1,歷史框架,秦朝實行郡縣制,而劉邦選擇分封諸侯王,這無疑是種倒退,劉邦未定天下前,許諾封王是權宜之計,導致項羽死后,劉邦和功臣利益直接沖突……
- 2,出身,劉邦出身低級官吏,比起六國貴族起點要低,當時人心認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為不論出身,強者為尊,誰強都可以當皇帝……
- 3,接班人問題,劉邦兒子漢惠帝過于軟弱,善良,很難控制異姓諸侯王,好比豐臣秀吉死后,小弟德川家康謀反一樣……
劉邦雖然粗俗無禮,無賴直率,但是他頗具寬厚長者之風,重視友情,殺戮功臣也是當時大環境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僅劉邦,任何一個性格強勢的君主在那種情況下都會如此……
劉秀,不殺功臣,主要原因功臣背后勢力強大……
劉秀不殺功臣,除了性格原因之外,更多原因是功臣背后的士族勢力太過強大……劉秀殺不得……
- 漢朝土地兼并嚴重,天下已經是豪強地主的天下,這股強大士族政治,一直延續到隋唐,而劉秀的皇帝之位正是士族功臣們推舉支持出來的,劉秀自然不敢和背后的勢力們對抗
- 出身,出身于西漢皇族的劉秀,有著天然的合法性,并非像是西漢初年,那種誰強就可以當皇帝的時代了……所以劉秀沒有殺戮功臣的需求……
- 另外,劉秀性格善良務實,對下屬比較寬厚,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但主要原因還是東漢時皇帝和豪強地主共治天下,皇權衰微……(東漢,魏晉,南北朝,都是士族政治)
李世民,不殺功臣,原因功臣和李世民利益一致,但是親人是皇位直接威脅
李世民不是完全意義的開國君主,他得位不正,所以非常依賴自己的班子,正像是后來的朱棣一樣……凌煙閣24功臣大都善終……
- 李世民出身關隴貴族,他父親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出身高貴
- 李世民當上皇帝前,和手下就是上下級關系,利益一致,控制力強……另外,李世民逐漸剝奪兵權,使他們做富家翁終老…
- 李世民真正的敵人是本家的兄弟,他們直接威脅到李世民的皇位,所以李世民將李元吉,李建臣的兒子們全部斬草除根……
- 李世民個人武功威望極高…二十四功臣功業相對平淡,沒有過分功高蓋主行為
嗚呼,帝王之家無親情……利益使然……
趙匡胤,不殺功臣……
- 趙匡胤認識到當時五代十國的亂相,根源是地方軍閥,節度使,藩鎮勢力太強大,并非殺戮功臣就可以解決,殺戮功臣,反而減弱自己一方勢力……
- 當時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際……直到他弟弟趙光義才真正統一了五代十國……
- 趙匡胤50多歲突然暴斃,年富力強,控制力強……
趙匡胤掌權后,重文輕武,廢除武將和地方節度使權力,加強中央禁軍勢力……改變了唐末以來軍閥割據的亂象……
成吉思汗,不殺功臣……但是殺掉了曾經三次結拜了義兄扎木合,逼死義父王罕……
- 鐵木真出身于高貴的乞顏部落,雖然一度落魄,但是他的出身在草原威望很高,同樣勢力很大的扎木合出身就沒有這個優勢……所以鐵木真不擔心手下謀反……
- 鐵木真弱時,義父王罕,義兄扎木合多次相助,互相抱團,后來鐵木真強大,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山難容二虎,所以最后這兩位都直接或者間接死在鐵木真手下……這是利益決定的……
- 鐵木真和他兒子一生戎馬,勢力已經形成,威望極高,草原公認的非黃金家族不可以為王的信條……沒有任何單獨的手下有這種號召力……
鐵木真少年之時,收留各種投奔自己的各族將領,商人,工匠,文人等等,從來不歧視,不妄殺,而是有恩必賞,除了西洋人外,還有中原文人耶律楚材和漢人大將郭寶玉,據說是郭子儀后人……
朱元璋,殺戮功臣,更多是偶然事件刺激……
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很可能不會留下濫殺功臣的惡名……因為朱元璋和功臣們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
朱元璋殺功臣最多的時候,就是他臨死前的五年,以朱標死亡為一個轉折點,以藍玉案為序幕,之前朱元璋以殺文臣為主,目的是廢除丞相,加強君權……朱標死后,開始為朱允炆清路……
朱標若是活著,對局勢控制力強,朱元璋從小重視朱標,斷不會向朱標勢力下手,朱標死后,藍玉的靠山沒有了,反而成為年紀小的朱允炆的敵人……
藍玉一死,當時的武將勢力集團被打亂了……
以朱元璋的一不做二不休的狠勁和謹慎的性格,這些武將很難有幾個活下去的……
我們按前期朱元璋殺文官,和朱標死后,殺武將做個分析……依舊是利益原因……
- 前期,朱元璋廢除丞相,殺胡淮庸,并牽連李善長,并且左右淮西淮東集團的政治勢力均衡,目的是集中君權
- 后期,為了朱允炆清路,直接把所有潛在異姓武將威脅清除
另外,朱元璋殺功臣還有以下原因……
- 朱元璋已經70歲左右了,這個年紀的人,更加無感情,自私……
- 朱元璋地位鞏固,因為是推倒重建的嶄新王朝,天下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限制和約束朱元璋的肆意妄為……
- 朱元璋出身低,所以缺乏安全感,天下已定,開始打壓……
- 朱元璋性格有嚴重缺陷,可能是悲慘童年導致的,如果說劉邦是比較寬厚,有點率直性格的話,朱元璋就是冷酷,嗜殺的代表,這在寬容仁慈的馬皇后和朱標死后,朱元璋性格更加偏激……
朱元璋就像是一個農民,明朝就是他建立的一個私人農莊,他眼里眾人和家養的動植物沒有區別,他禁止農民自行遷移,進行重稅,對待功臣和文官,就是像是小農對待雞鴨牛馬一樣,既然老了,沒用了,留著做什么?好比農民殺雞待客一樣隨便,不會有心理陰影……
朱元璋的感情僅限于自己的親人……他對孩子說,寧愿背負自己濫殺的惡名,希望子孫不要學自己……
古代皇權至上的時候,很多事情,臣子是沒有辦法的……現代社會人人關系均衡,是個很美好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