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為莫迪送上大禮,打完勝仗的巴基斯坦坐不住了,大張旗鼓宣稱,瞧不上殲-35,要向中國獅子大開口?
哈立德·奇什蒂
日前,印度國防研究所網站報道稱,巴基斯坦國防分析師、退役準將哈立德·奇什蒂表示,巴基斯坦目前考慮放棄引進殲-35A,原因是如今俄羅斯正在和印度接洽,未來很可能向印方提供蘇-57E。在這樣的潛在威脅下,而如果中方延遲交付原定的殲-35A,那么巴方就要求中方換成更先進的殲-20。
報道中指出,奇什蒂認為,目前殲-35A處于低速生產中,如果到時候殲-35A尚未交付,但印度卻獲得了蘇-57E,那么巴方就失去了預期的優勢。而巴基斯坦沒有其他的五代機選擇,因為美國、歐洲都對巴基斯坦大門緊閉,寄希望于F-35簡直是癡人說夢,中方是唯一的合作選項。
蘇-57
此前,有消息指出,稱俄方給印度開出條件,稱愿意讓蘇-57E戰機,在印度國內生產,并且包括前面的技術轉讓,能夠讓印度實現該戰機最高六成的國產化。并且還會為印方開放主動雷陣雷達、防輻射導彈等等。在生產效率上也做出了保證,稱將在三到四年內,交付至少20架戰機,解決印度的燃眉之急。
顯然,俄方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印度最想要的其實就是技術。印方困在“技術黑洞”中很長時間,但美方始終捂緊口袋,不肯透露給印度任何機密。如今俄方提出的“技術轉讓”,對印度而言,無異于是久旱逢甘霖。而一旦莫迪當局點頭,那就證明,短時間內,印度空軍很可能迎來數量、質量上的雙重突破。
殲-35
作為剛剛和印度結束沖突的巴基斯坦,自然對此十分忌憚。但是,巴方提出的要求,中方恐怕沒那么容易點頭。正如奇什蒂所言,殲-20是中國目前最想見的戰機之一,集成了最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隱身技術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種“國之重器”的技術外泄風險不容忽視。
中國選擇暫時不出口殲-20,正是為了避免尖端軍事技術落入不可控的第三方手中,確保國家戰略優勢不被削弱。而在經濟和產業發展層面,中國軍工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通過出口殲-35A等外貿機型,既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又能獲取必要的外匯收入和技術反饋,同時保護了最核心的軍事機密。
殲-20
這種“梯度輸出”策略既保障了軍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又守住了技術安全的底線。雖說解放軍“六代機”的消息沸沸揚揚,但目前并未傳出官方回應,從“梯度輸出”的角度來看,殲-20恐怕暫時不會外銷。
這一點巴基斯坦方面應該也明白,但卻在這個時候要求中方忍痛割愛。中方理解巴方的焦慮,但是這樁買賣成不成,最后還得看中方的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