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浙江“越生文化”主持的“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中的《中國近代電影特刊文獻匯編》即將影印出版。這套頗具規模的電影特刊文獻,是已故張偉兄的珍藏,由其哲嗣張舒萌加以整理。
張偉兄是一位學術視野開闊、學術興趣廣泛的優秀學者,他從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起步,成果斐然之后,又獨辟蹊徑,轉向上海近代小校場年畫和中國近代電影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新的研究同樣做得風生水起,頗具影響。張偉兄這些愛好,也許與他年輕時就喜歡連環畫和看電影有關。并且,他在收藏和研究方面的這一拓展確實收獲累累,功莫大焉。厚重的電影特刊文獻匯編,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電影特刊
張偉兄知道我一直致力于現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研究,因此這些年來,我倆如一起外出,一起在舊書店或舊書攤瀏覽,見到我倆都中意的鮮見的現代文學書刊,他一般都會禮讓我。但若見到與電影相關的文獻,他就眼睛發亮,當仁不讓了。而他得到珍稀的電影文獻,有時也會在我面前顯擺,讓我大飽眼福,分享他的快樂。
就搜集中國近代電影文獻而言,張偉兄并不是第一人,但他應該是最有成就,或至少是最有成就者之一。他在這方面的搜集幾乎是全方位的,電影劇本、電影雜志、電影演員的玉照和紀念冊、電影人日記、電影說明書……無不涉及,尤以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電影特刊為顯著特色。若不是張偉兄這位有心人的敏銳眼光和長期不懈的精心集藏,這批20世紀20年代18家電影公司的74本珍貴的電影特刊恐怕就會散失,對中國近現代電影史的研究也可能出現不應有的重大缺漏,他的集藏的價值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電影特刊
至于大名鼎鼎的“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最初也是由張偉兄建議設立的,他拉我加盟,于是就有了我倆和陳平原兄等共同參與這項宏大工程的愉快合作,張偉兄和我曾多次結伴赴紹興開會商討,與“越生文化”同仁熱烈討論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而今,我又重溫了與張偉兄的友情和那些共同度過的難忘歲月。
2016年11月4日,作者(右)與張偉在福州嚴復故居前
原標題:《正值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我想起去世的張偉所做的事 | 陳子善》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欒吟之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作者:陳子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