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成都外國語學校的補錄名單上空著257個名額。十年前,家長連夜排隊搶這所學校的位置,現在連補錄都沒人報。這所曾被捧上天的學校,學費一年要十萬多,以前擠破頭想進,現在卻成了燙手山芋。
成外以前是四川最牛的外語學校,能保送清華北大,留學還能當“海歸”。家長覺得花再多錢也值,孩子能一步登天?,F在呢?留學回來的碩士在送外賣,讀十年書花的錢夠買兩套房,家長算賬算明白了,這買賣不劃算。
政策也變了。以前成外能提前挑尖子生,現在得和公立學校同一時間招生,還要搖號。以前老師敢超前教,現在不讓超綱,優勢沒了。公立學校硬件、老師都跟上來了,金牛區的公立校成績一點不差,學費還便宜。
成外的老師也跑了。有經驗的被公立學校用編制挖走,培訓機構給高薪,剩下都是新手和快退休的老師。家長發現花高價請新手教孩子,還不如去公立學校找教了二十年的老教師。
私立學校開始降價、分期付款,有的和公立合作辦學,有的把外教換成中教。成外這所學校的問題,其實很多私立學校都躲不過。政策收緊、家長清醒、公立崛起,這些因素湊一起,神話就該破了。
以前覺得貴的就是好的,現在家長更在意孩子學得好不好。成外學生花十萬多學費,成績反而不如公立校的孩子。家長開始想明白,花寶馬的錢跑不過自行車,不如踏踏實實選適合的學校。
教育部門的新政策不讓私立提前掐尖,不準超綱教學,逼著學校好好教基礎。公立學校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私立學校不能再靠特權搞特殊。家長也不再為“名?!苯恢巧潭?,開始算實際回報。
成外的事不是個案。其他私立學校也在降價招生,有的甚至裁員、砍課程。家長現在更關心孩子愿不愿意學,而不是學校多貴。教育回歸到教知識、培養人,而不是一場燒錢比賽。
公立學校的成績上來了,老師穩定,家長信任度高。私立學校得想辦法做特色,比如搞科技或藝術,不能再靠保送和超前教學。家長開始接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非得擠名校。
成外補錄遇冷的背后,是整個教育環境的變化。政策在調整,家長在清醒,學校在轉型。未來可能沒有那么多搶破頭的名校,但教育會更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