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 40 歲,我發現人生都變了樣”。
最近看到一則石黑一雄 1995 年采訪的視頻,他借談中年危機,談自己和寫作的“宿緣”。
石黑一雄說,他和寫作就像包辦婚姻一樣,到了 40 歲,他發現他不得不由“通才”轉為寫作的“專才”。盡管他喜歡音樂又喜歡電影,還都曾做過。
焦慮坦誠都是肉眼可見,但石黑一雄確實開始更專注地寫,23 年后他拿了諾貝爾獎,當然獎項比起他的作品來說算不上什么,但是他顯然身體力行證明了,年歲漸長的最大挑戰和優勢,就是越來越明白如何專注地去做最重要的事。
1.
當年石黑一雄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很多人才知道,這個寫出《遠山淡影》《莫失莫忘》《克拉拉的太陽》的日裔英國作家,曾經是個搖滾音樂人,還是鮑勃 · 迪倫的死忠粉。
當音樂人,成為搖滾明星,曾經是石黑一雄的夢想。
5 歲的時候他開始彈鋼琴,少年時迷上了彈吉他,15 歲開始寫歌,那時候,萊昂納德 · 科恩和鮑勃 · 迪倫都是他的偶像。
在音樂這條路上他走得很誠懇,中學畢業后,他把自己的音樂作品小樣寄給了唱片公司,可能是時機未到,他寄出的 Demo 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后來石黑一雄去英國肯特大學讀了英語和哲學專業,還去讀了創意寫作專業,逐漸開始和寫作結緣,開始和偶像科恩,迪倫一樣,用文字寄托音樂夢想。
直到后來他成為了作家石黑一雄,那個總能用最禁欲的筆墨寫到人心里狂流奔涌的人。
2.
而音樂以另一種方式伴隨著他,根植進了他的寫作里。
比如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石黑一雄曾經寫道,他的小說《長日將盡》描述了一個克己的管家史蒂文斯,他對職業和服侍的上層有著純粹的忠誠和高要求,但也因為這種克制,他錯過了畢生所愛。
石黑一雄本來給這種愛情的錯過安排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結局。
直到有一天,他聽了 Tom Waits 用滄桑的富有情感的嗓音唱《Ruby‘s Arms》,這首歌講述了一個士兵和愛人別離的心碎心情。其中有一段唱道:
As I say goodbye to Ruby's arms.
Although my heart is breaking.
聽罷此曲,石黑一雄也深深觸動,于是他改寫了結局,讓管家史蒂文斯那顆克制的心裂開了一道縫隙。
《長日將盡》的結局里,寫道:
“我又何需不承認呢,我心都碎了。”
這是管家第一次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幾乎是《長日將盡》最想講述的東西了,在回顧時總是惘然。
除了個人書寫,石黑一雄還開始和他喜歡的音樂人打造聯名款,比如和女爵士歌手斯黛茜 · 肯特(Stacey Kent)。
他還給肯特的爵士專輯寫歌,完成了四首歌詞,2007 年,專輯《早班電車上的早餐》(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誕生。
其中《早安幸福 》這首歌詞的靈感,便是來自石黑一雄第 4 本小說《無可慰藉》的結局內容。
因為愛音樂,石黑一雄經常創作與音樂有關的文學作品 —— 電影劇本《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短篇小說《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還有繼續與肯特合作的《變幻的光線》,他寫的東西,情感綿韌,極有力量。
3.
《長日將盡》,是石黑一雄在 32 歲時寫下的。
寫作的動機,他曾說是:
“你是如何為了成就事業而荒廢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個人的層面上蹉跎了一輩子的。”
《長日將盡》講述了一個回首,和后悔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史蒂文斯,一位在二戰時期英國的年事已高的老管家,他對自己的職業很忠誠,也以自己的職業為傲,以主人的榮辱為己任。
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作為管家的“尊嚴”。
因為尊嚴,他可以放棄和舍棄很多事:
比如在父親彌留的時候,他要繼續待在宴會上給名流倒酒;比如在喜歡的人肯特小姐遭受喪親之痛時沒有去安慰,因為他要盡快把手里的酒拿到樓下去。
因為尊嚴,他覺得很多東西是不合理的:比如情感、是非、或者說真相.......
而時過境遷以后,他開始想起很多過去的事情,開始明白“職責”“尊嚴”“偉大”這樣的理由,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而活。
那些生命里的吉光片羽,珍貴的,卻遠去了。
后來這本小說被改成了英國很有名的電影叫《告別有情天》,安東尼 · 霍普金斯,艾瑪 · 湯普森和休 · 格蘭特主演,欲說還休,款款深情。
石黑一雄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寫下這本小說,當然前期準備工作長達數年之久;
當時他為了專心寫小說,排除了所有其他雜務,有多拼的過程就不贅述了 ——
《長日將盡》里,史蒂文斯時常在質疑,撕扯之中,石黑一雄剖析著自己和角色,展露生活常態,無論在什么時代里。
當然這個坦誠危機和焦慮的人,也在接下來長此以往的創作旅途里,一邊困惑著,一邊不斷“做具體的事”。一直做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