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行業,票房數字往往是大眾矚目的焦點。一部熱門影片的誕生,總能掀起一陣觀影熱潮,也帶來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績。就如《哪吒之魔童鬧海》,以 154.46 億的國內票房成績,在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全球票房更是突破 159 億元,位列全球票房榜第五位。然而,在這耀眼的票房數字背后,卻隱藏著影院和片方雙雙 哭窮 的尷尬局面,他們都覺得自己在這巨額票房中分得的蛋糕太少,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復雜的利益糾葛呢?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剖析一下這一百多億票房背后的分賬門道。
一部電影從制作到上映,再到最終票房結算,其中涉及到多方利益。當一部電影斬獲 154.46 億這樣的巨額票房時,可不是直接按這個數字來分錢的。
首先,總票房的 5 要上交用于支持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這部分資金對推動整個電影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還需繳納 3.3 的特別營業稅。扣除這些不可參與分賬的部分后,剩下的 139.78 億才是真正可供各方分賬的金額,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分賬票房。
在分賬票房的分配中,影院和院線無疑拿走了大頭。一般規定,影院和院線的分賬比例不超過 57,而《哪吒2》這次的比例是 52.27,這意味著高達 73.06 億的資金流入了各地電影院的口袋。
除此之外,還有一筆 3 以內的綜述代理費,這筆費用主要用于支付數字拷貝制作等相關費用。在扣除這些費用之后,發行方還要拿走一筆發行代理費。
經過這樣層層分享,真正到片方手里的資金就所剩不多了,往往不足 40。就拿《哪吒2》來說,片方拿到的比例是 39.36,也就是 55.02 億元。制作方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制作電影,最終在票房中的分成卻連四成都不到,這也難怪片方會覺得委屈。
光線傳媒的老總王長田直言,中國電影行業面臨著全世界最不合理、最不公平的票房分賬問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的話確實有道理。
與國際上許多國家相比,中國制片方的分成比例確實偏低。
在北美市場,票房表現出色的電影,片方通常能拿到大頭,分賬比例在 60 上下。歐洲市場大致在 55 到 65 之間,韓國和印度的片方分賬比例也在 60 左右。如此明顯的差距,也難怪國內片方會對現行分賬模式產生不滿。
也正是因為分賬比例的問題,院線和片方之間每隔幾年就會爆發一次激烈的爭論。其中,2012 年的 五大金剛對抗十三太保 事件尤為引人注目。那年賀歲檔前,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大電影公司聯合發布通知,要求院線將分賬比例從 43 提高到 45。
院線自然不愿意輕易讓出這部分利益,于是組成防守聯盟聯合抵制。當時的局勢十分緊張,如果雙方談不攏,觀眾很可能就無法在那年春節檔看到心儀的電影了。好在最后官方出面調解,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
在 2012 年那次事件中,大眾大多只是抱著圍觀的心態,對雙方的立場并沒有明顯的傾向性。但如今,針對王長田關于調整分賬比例的發言,大部分網友卻并不站在制片方這邊。不少人認為,光線傳媒在《哪吒2》中已經分得了五十多億,還喊著不夠,實在是 得了便宜還賣乖。
更有網友指出,在中國經營影院才是真的艱難。
據業內人士老蔣透露,北美影院雖然在票房分賬中占比較少,但其往往能搶到區域獨家放映權。例如,有影院雖然只拿 10 的票房分成,但前提是該影片只能在其影院獨家放映,憑借這種獨家資源優勢,依然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而且,北美的影院不允許觀眾自帶食物,通過售賣食品、飲料等副產品,影院也能實現大筆盈利。像加拿大的 Cineplex AMC 院線,食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三四成。
相比之下,國內影院的盈利渠道就顯得十分單一。老蔣經營的影院在上海排名前一百,每個月票房收入需達到七八十萬才能保本,可如今實際收入大概只有三四十萬,僅僅能維持基本運營。
從 2015 年到現在,他的影院票房幾乎腰斬,映前廣告收入更是從 90 萬大幅縮水到現在的幾萬。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下,確實很難輕易提出提高制片方分賬比例的建議。
從整體市場環境來看,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面臨著諸多挑戰。
2024 年總票房為 425 億,相較于 2023 年又下降了 22,市場呈現出明顯的縮水態勢。蛋糕越做越小,無論怎樣分配,各方都難以吃飽。
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現在的分成比例,電影產業鏈上的各方都難以持續生存,整個行業有走向衰敗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影院的淘汰或許已不可避免。但對于余下的從業者來說,必須積極尋找新的發展路子。
制片方可以嘗試大力發展衍生品業務。
以迪士尼為例,旗下許多熱門 IP,如《獅子王》,其票房收入為 7.8 億美元,而衍生品銷售額卻高達 20 億美元,衍生品帶來的收益遠超票房。
國內制片方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深度挖掘影片 IP 價值,通過開發各類衍生品,拓展盈利渠道。影院方面,同樣可以拓展業務范圍。
比如爭取關鍵賽事的轉播權,在電影放映場次不飽和的時候,利用影院場地轉播奧運會、世界杯等大型賽事,或者進行演唱會的直播。這樣不僅能充分利用閑置資源,還能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觀眾走進影院。
在票房劃分機制上,也可以更加靈活。在電影上線前期,由于片方需要盡快收回制作成本,此時可以調高片方的分成比例,讓片方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下一部電影的制作中。
到了電影放映后期,隨著觀影人數逐漸下降,影院的營收壓力增大,此時可以適當多分一些給影院,以緩解其運營壓力。
這種根據電影放映階段動態調整分賬比例的方式,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成功先例,值得國內電影行業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