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由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和四川大學博物館主辦的“侯開嘉教授執教川大30年師生書法作品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開幕。現場展出了侯開嘉及其學生們的114件書法作品,展期將持續至9月11日。
開幕現場熱鬧非凡,侯開嘉的學生們干脆為老師設了一個“專座”,然后輪流上前與他合影留念。有人笑稱:“侯老師成打卡點了。”
侯開嘉在展覽現場
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教學成果集《翰墨寫春秋》(全三冊)也在活動現場同步舉行了首發儀式。這是侯開嘉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一部包括教學、創作、學術方面相關內容的作品集,侯開嘉的札記、題跋、訪談錄等文章及其好友和學生們的述評文章,以及本次展出的書法作品,都收錄其中。
今年79歲的侯開嘉仍在上課:每周五上午,學生們仍會在課堂上見到這位熱愛教學的老先生。這還是在他因為腰疼而減少了出門次數之后。之前他除了上課之外,晚上還經常去川大書法研究所的畫室和學生們交流,為此曾被好友半開玩笑地調侃說:“幾乎是每天晚飯后就賴著去輔導同學們。”
侯開嘉也坦言自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書法教學:“我搞書法就跟人家跳廣場舞一樣,都是出于愛好。而且上課對我自己也有好處啊——動腦筋講課可以鍛煉思維,延緩老年癡呆;常和年輕人交流,自己心態也快樂。”
他把自己這輩子的成績,用簡簡單單三個詞就總結了:寫字、作文、教學生。“退休前做的是這些,退休后做的仍是這三件事的延續。
其中,對于教學生這件事,侯開嘉格外重視。“學生就是老師的作品,如果學生學得不好,那只能說明老師教得不行。”他說,“有一些老師做學術研究可以,但對上課不夠重視,我覺得不應該這樣,把學生教好是教師的責任。”
展覽現場
對于自己在川大這幾十年的辛勤耕耘,侯開嘉是有自豪的:他教出來的學生們,畢業論文盲審基本沒有不通過的;不少學生畢業后進入其他高校當老師,幾乎都成為該校骨干人才。
學生們對侯老師的愛戴,從他們積極組織了這次展覽以及在現場緊緊簇擁著老師的場景中亦可感受到。一位真心對待學生的好老師,一定會得到學生們的真心敬重。
對于目前國內的書法專業教育現狀,侯開嘉也談了自己的一些擔憂:雖然全國有超過百所高校設有書法專業,但隨著一批老教授的陸續退休,部分高校出現教學骨干青黃不接的情況,甚至有大學因此而不得不取消了書法專業,就是因為缺乏師資力量。
展覽現場
“我現在之所以退休了還在堅持上課,就是有這個擔心。”他說,“但我對川大書法專業的未來發展還是非常看好的,我們的書法專業本碩博齊全,青年教師人才濟濟。”
侯開嘉希望全國各地能從中小學階段就開始大力抓書法教育。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如今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較大削弱,“提筆忘字”的現象極為普遍。
“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他在《中國書法如何才有可能走向世界》一文中寫道:“進行書寫的技能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只有從中小學生抓起,才有可能使書法藝術逐漸成為國民的基本素質之一。當中國擁有了龐大的書法人口時,才有底氣談論中國書法走向世界的問題。”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攝影報道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