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嘉賓觀眾與侯開嘉合影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從宜賓書畫院到四川大學,書壇名家侯開嘉集創作、學術、教育為一體,推動蜀派書法事業發展,在當代書壇具有重要地位。今年是侯開嘉在川大執教30年,7月12日上午,“侯開嘉教授執教川大30年師生書法作品展”在四川大學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侯開嘉教授及學生書法作品114件,并同時舉行《翰墨寫春秋》(全三冊)首發式,侯開嘉向四川大學博物館捐贈15件書法作品。
侯開嘉教授向川大博物館捐贈15件作品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王元勇在開展現場提到,侯開嘉集三種身份為一體:一是具有開創意識的書法大家。他的破體篆隸以稚拙野逸的獨特風格,在當代書壇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作品彰顯出漢碑的雄渾和簡牘的靈動,給人一種撩人心旌的視覺沖擊力;二是書論大家。他對從王羲之至趙孟頫再到林散之的書法文脈進行過認真梳理,走“善疑、求真、創獲”的治學路徑,對中國書法為新時代服務,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三是杰出的書法教育家。侯開嘉采用問題導向的啟發式方法,培養出一批批既能繼承傳統,又能與時俱進,且面向生活、面向大眾的創新型人才。
本次展覽受到全國各地書壇關注。浙江紹興蘭亭書法研究所原副所長毛萬寶也來到開展現場,他總結侯開嘉教授一生專注于學術、創作、教育三件事。上世紀80年代初在首屆中國書學討論會上,侯開嘉以《書法創新的年齡規律》一文與沙孟海、陳方暨、黃綺、陳振濂一起宣讀論文,當時就引發了全國書學界高度關注。毛萬寶認為,侯開嘉幾十年來耕耘在中國書壇,不僅是中國書學研究領域的常青樹,也是中國書法創作領域一直堅持創新與探索的書法家。
記者了解到,侯開嘉桃李滿天下,本次師生展,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學生也奔赴現場。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澤江是侯開嘉在宜賓工作期間的學生,他向記者回憶了與侯老師的相識,并感謝恩師對宜賓書法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呂金光曾就讀于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他提到,侯開嘉的書法教學風格不僅在于技術上的指導,更在于一筆一畫背后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
在現場觀展的人群
今年已80歲的侯開嘉在開展現場向四川大學博物館捐贈了15件作品。他解釋道,這些年來他的作品被許多機構所收藏,其中不乏國內外許多頂尖的藝術機構,但唯獨自己生活工作的川大,還沒有一件自己的作品。
“留給川大博物館,主要是想后世對我的作品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書法藝術需要時間沉淀,有些作品現在說好,不一定真好;有些作品現在說不好,也不一定真不好。所以只有留給博物館,才能真正留下來,讓后人評說,這就是我的想法。”侯開嘉坦誠地說道。
他同時也提到了舉辦這次展覽的初心和意義,四川大學有著優秀的書法教育傳統,“這次也是借師生展,向社會匯報我們的教育成果,讓大家來看看,我們到底做得好不好。”
本次展覽展出至9月11日。記者了解到,展覽地址在四川大學博物館,逢周一會閉館。本展覽對公眾免費開放,但進入四川大學博物館須實名制購票預約。
(圖據主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