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版《長安的荔枝》點映我已經看完了。
上午10:05,IMAX影廳,122分鐘時長。
看完之后心里就一句話,暑期檔有救了。
在開聊這部電影之前,我要先說一句,今年暑期檔上半段,票房也太拉垮了。
雖然陳可辛、陳思誠等輪番上陣,暑期檔至今,依然沒一部破5億的爆款,今天上映的《聊齋:蘭若寺》的貓眼票房預測也不到2億,目前票房走勢最好的暑期檔大片,還是口碑平平的《侏羅紀4》。
暑期檔,實在太需要一部真正的大片炒熱場子了,就像去年沈騰馬麗的《抓娃娃》這樣。
本來看《長安的荔枝》之前,我對這部暑期檔種子選手心里還是存疑的。
畢竟,劇版口碑褒貶不一,而大鵬之前的導演作品都是現實題材,第一次拍古裝會不會水土不服?
但看完點映后顧慮都打消了。
尤其現在看來,只有7萬字的原著,拍成電影的體量才是剛剛好。
還有一點就是,有人質疑,影片點映為什么占了那么多IMAX影廳。
但看完之后,我還是建議大家去看《長安的荔枝》的時候,真的可以選IMAX影廳。因為影片后半段的搶送荔枝,還是有不少動作段落,用IMAX看才過癮。
好了,接下來就帶大家看一看,這長安的荔枝,能不能讓冷到結冰的暑期檔票房,揚眉吐氣。
1:觀感如何
看完《長安的荔枝》,你要問我最直接的觀感是啥,我會用2個字形容,對味!
對味的,不僅是原著中的李善德妻子又回來了,整部電影大鵬沒其他感情戲(和白客的兄弟情除外)。
對味的,不只是電影的荔枝樹,都是在嶺南荔枝園實拍的。
也不止是大鵬的角色沒那么窩囊了,其實這才是原著的李善德。
不止是大鵬和白客的《年會》組合化學反應還那么強,一場重逢戲直接把我看哭了。
也不止是原著還原度這么高,比如那句經典臺詞“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倒在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甚至不只是劉德華演的奸相楊國忠,氣場那么足,而張若昀的杜甫簡直像從書中走出來的。
最對味的,是大鵬這次總算把原著的內涵拍出來了,這你敢信,朋友們。
相比劇版被迫做加法,大鵬這次其實是做了減法,整部電影就是集中講好一個完整的故事。
從李善德陰差陽錯成為荔枝使,到后面找合伙人、種荔枝、運荔枝、陷入權力斗爭、沿路九死一生,最后拼出活路。
電影的節奏保持緊湊,也很有書里黑色幽默內味兒,把借古諷今做到了尺度上限,最后那一下小人物反抗命運的熱血,也頂的特別足。
以前,我總以為大鵬導演擅長拍喜劇,主要靠的還是當年拍段子的基本功。
現在看來,并非如此。
大鵬最擅長的其實是講故事。
整部《長安的荔枝》雖然做了一定改編,但絕對尊重原著,把小說里皮里陽秋的味都拍出來了,故事一氣呵成。
說真的,在看《長安的荔枝》之前,我真的是沖著演員陣容去的。
看完之后,我是真被劇情給吸引了。
在這里,我要鄭重的說一句:暑期檔的票房大門總算要被大鵬一腳踹開了。
2:關于改編
雖然隨著劇版播出,加上原著讀者也不少,故事大家已經知道得差不多了,但我還是對比劇版,給大家稍微解讀一下。
無論影版還是劇版,其實要改編成功關鍵是拍出原著的三個精髓:
一是古代送千里送荔枝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險。
二是社畜牛馬之苦。
三是小人物逆襲之熱血。
劇版因為權謀段落比重太高,相對缺少了小人物對抗命運的熱血。而這恰恰是大鵬改編的最大優點:小人物,明知不可為而為。
整部電影,就是古裝版《年會不能停》。
送荔枝這個不可能完成,但不完成必死的天坑任務傳下來,兢兢業業的老實人李善德成了最終接下重擔的倒霉牛馬,成為荔枝使。
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從嶺南到長安路途遙遠,根本搞不定。
可李善德不僅要搞定,還要和復雜的官場周旋,還得應對各種奇葩附加任務,這真是上班如“上刑”!
對比劇版,影片中李善德為獲得批文等等,在偌大的皇城奔跑的職場諷刺部分更多一些,這部分把職場打工人的心酸講得很透,又保留了原著對職場生態的犀利解構。
接下來就是嶺南組隊,白客、莊達菲和劉俊謙飾演的核心團隊成員都加入了。這個段落也是最快樂的部分。
但進入中后段節奏迅速繃緊,又是常遠版魚朝恩搞事情。又是趙辛民背后捅刀子。
最后還出現了海上歷險、密林截殺等高能段落。
就故事來說,《長安的荔枝》的高能反轉,保持著大鵬最近一貫的高水準。
當大家以為找到了破局之道時,新的狀況又將一切推翻。
當事情剛峰回路轉,更深層的陰謀卻浮出水面。
結尾李善德為良知放棄前程的抉擇,又有種悲劇的浪漫。
看完這段介紹,我知道大家想說啥?
你說的這段劇情,好象和劇版也差不多吧!
是的,同樣改編自馬伯庸原著,依然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核心劇情都是圍繞小吏李善德如何跨越艱難險阻,將嶺南鮮荔枝運至長安。
但,不夸張的說,從根上就跟劇版不同了。
老故事,有新味道。
一開始看電影的時候,我也納悶。
但是,越往后看,電影故事越完整,越往后看,越能看出小人物的熱血。
尤其影片后半段點出的朝堂權謀驚悚的內核,令人不寒而栗,又跟荔枝運送緊密相連。
電影132分鐘的長度,人物的悲歡離合,但全程無尿點,到電影最后,我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戲謔和諷刺,歷史的浩嘆,人性的悲壯,浪漫的盛唐長安,和不認輸的小人物。
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滿滿當當,最動人的,還是拍出了:蚍蜉之重。
小人物的熱血,總在暗夜絕境閃光。
3:關于大鵬的演技
跟大家一樣,影片上映前,我對大鵬扮演李善德,持懷疑態度。我不是質疑大鵬的演技,而是因為大鵬常年扮演喜劇角色,讓他來演命運苦哈哈小人物李善德,乍一聽,的確有些出戲。
但是,看完電影之后,大鵬用驚艷的表現,打了我的臉。
李善德的角色,站穩了“天選社畜”定位,有滑、有苦,也有善,有燃。
和雷佳音的版本比,大鵬的表演淡化了窩囊的成分,放大了滄桑的部分,尤其跑到最后李善德已經是蓬頭垢面,萬里之行的風霜塵土全都刻在臉上,最后那句“我來了”簡直滿滿的辛酸。
然最好的那場戲,是大結局李善德滿眼通紅滿頭白發,策馬狂奔完成最后一分鐘運送的場景,回頭的一個眼神中,充滿了各種復雜的情緒。
痛苦無奈,絕望掙扎,毅然決然,殊死一搏,演得確實好。
還有一個亮點是人設,劇版李善德人設有個敗好感的地方,就是說話不算數。
影版幫他的人雖然也是一場空,但至少沒被李善德連累死。
我個人認為這是大鵬又一次出色發揮,一個悲劇式的喜劇人物立了起來。
4:關于楊冪、白客、劉俊謙和劉德華
跟大鵬一樣,大家對讓楊冪來演大鵬妻子,也有一些質疑。
倒不是擔心楊冪的演技,不能撐起鄭玉婷這個角色。主要還是楊冪太漂亮也太洋氣,擔心把她放到故事里會違和。事實證明,完全沒有。
楊冪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每次出場都很恰如其分,最打動我的,還不是還原了句原著里那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長安”。
而是去買房看了七次,最后一次聽說對方送二斤雞時強裝滿不在乎的表情。
看完電影我也能理解大鵬為什么選楊冪,就是因為她漂亮。
因為鄭玉婷片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李善德的信念支撐,劇里李善德基本是為了孩子活著,影片里多半是為老婆。
既然電影時間緊任務重,沒時間大篇幅塑造人物,那就選一個最漂亮的女演員,給李善德一個最直觀的動力:如果你老婆長楊冪這樣,會不會赴湯蹈火也要活著回來。
再說白客。
原來我也有些擔心,因為劇版塑造最成功的,就是蘇老這個角色。
結果發現這是一個角色,又完全不是一個角色。
白客飾演的胡商蘇諒依然是李善德的“天使投資人”,但劇本角色功能是搞悲,影版是搞笑。
尤其影片前半段,這對年會組合的插科打諢,受騙上當,構成了影片最大笑點。
看到后面我都希望白客戲份再多點,因為兩人的逗趣就像萬綠叢中一點紅,給這個扎心的任務增加了不少亮色。我感覺這個喜劇組合大鵬一定會延續下去,確實太好使了。
比起這幾位,有個讓人認不出的演員,就是林邑奴的《九龍城寨》“城寨四少”之一的信一,
劉俊謙。
這個角色在劇版基本是為李善德而死存在的小人物,影版兩人之間的關系倒是有不小的變化,我覺得是更有趣了。
最后是劉德華。
這應該是劉德華在《決戰紫禁之巔》后首次出演古裝片反派,表演配得上四個字:舉重若輕。
尤其是那種讓人窒息的權力壓迫感,可以說影片后段的權謀驚悚感,主要來自于他。
唯一的缺點是劉德華還是自帶正氣,哪怕他演得再好,觀眾先入為主,還是覺得楊國忠不可能這么帥。演得好不好,還是各位自行判斷吧。
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一個全明星的頭部陣容,并沒有流于噱頭,反而片中每一個角色,無論戲份多寡,都有其亮點和弧光。
5:關于張若昀、宋小寶、常遠
最后說幾個戲份沒那么重的角色。
張若昀的選角應該沒人有意見。
當初我看小說的時候杜少陵代入的就是朱亞文和張若昀的臉,結果影版一個劇版一個,都是恰如其分。
林雪的何啟光何劇版人設完全不同,不過都一樣愛吃甘蔗。
宋小寶的算命先生,主修帶貨,輔修陰陽學,一句“我能算人之天命,治不了牛馬之病”,戳打工人心窩子他是專業的。
還有就是常遠的魚朝恩和劇版設定很不同,雖然性格依然很陰,但劇版魚朝恩最可恨的是把阿僮的荔枝園砍了。影版卻成了又一個主角運送途中的主要障礙。
6:大鵬的導技發揮咋樣
最后評價一下導演大鵬的表現。
大鵬過去表現最好的是在《保你平安》、《熱烈》等現實題材中悲喜交集的手法。
這次拍古裝,這依然是他拍得最得心應手的部分。
前半段從古代悲催打工人視角出發有很多笑點,有的來自于馬伯庸原著,有的是和白客等人的碰撞,還有一些古代職場的嘲諷梗。
比如橋上人擠人的“早高峰”、對照畫像應卯的古代版“上班打卡”,最精彩的還是臨出發領導親手送“大餅”,李善德說“餅太大了,我吃不下”。
有人問是不是又有諧音梗,是有,但不多,而且包好笑的。
雖然前半段是喜劇,但后面就越來越艱險,也越來越燃。
到這個部分,也能看出電影真是花了大錢。
比如劇中沒有的航船海上遇海難的場景,無論是音響效果,還是大場面特效,都達到了國產電影的頂級水準。
還有個運送隊伍決戰刺客的段落,就算是拿來跟動作大片相比,也絕對不遜色。
沿峭壁而下的刺客,從大火中跨過的馬,李善德的舍命一搏,都讓人印象深刻。
手持攝影的晃動鏡頭配合快速剪輯,也營造出極強的臨場感,驚恐與緊張壓得人喘不過氣。
除了特效,場景也值得一贊。
大氣的建筑、繁華的市井、長安與嶺南,都能看出主創團隊用東方美學韻味呈現出的盛唐氣象。
但最后那段絢爛又虛無的荔枝花瓣雨,又讓人看出盛世將盡的唏噓無奈。
7:多說一句票房
最后說一嘴票房。
到現在為止,暑期檔可以說是凄風苦雨,很難說哪部國產片賺到了錢。
隨著暑期檔逐漸進入后半段,我認為開啟暑期檔票房大門的,應該是《長安的荔枝》。
因為這是一部真正的國產工業化大片,也是暑期檔需要的大片。
大家提起國產工業化大片,首先聯想到的會是視覺特效大片。
這樣的理解并不全面。評價一部大片的工作水準,更多看的是影片的類型化和完成度。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安的荔枝》在國產片范疇里,方方面面都做到了頂配。
陣容之大就不說了,我們看的不僅僅是明星之眾,也是影片的群戲之精彩。
還有就是,馬伯庸小說的改編作品不乏品質大作,但很多都不太接地氣。而善于講述小人物故事的大鵬跟馬伯庸應該是絕配。
電影的核心就是接到不可能任務的牛馬如何為自己博得一線生機,整個過程有詼諧、有諷刺,有驚險,有感動以及大鵬電影獨有的熱血。
拍到最后,觀眾還是透過喜劇和權謀,看見了人。
看完電影之后,我認為,《長安的荔枝》的最終票房幾乎可以肯定會突破15億,樂觀一點的話,達到20億也不是不可能。
故事最后,李善德救了自己的命,大鵬則拯救了今年的暑期檔票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