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基輔上空最引人關注的事就是出現了一架大型的安-124運輸機。
它滿載武器裝備平穩地飛過了烏克蘭的領空,沒有受到任何襲擊。
路透社披露,當地時間7月11日,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生產的一架安-124重型運輸機從海外飛抵基輔。
初步預計它應該是接收了不少西方的軍援物資,近來歐洲加大援助的同時,美國也恢復了軍事支持。
俄方的軍事記者隨后也報道了這一消息,并斷言運輸機里是導彈和防空設備。
稍早時候,美國批準向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的援助,并將其作為國防預算的一部分。
基輔方面也證實首批彈藥已通過波蘭的熱舒夫機場順利抵達烏克蘭,其中就包括愛國者導彈和海馬斯火箭炮。
不過他們并沒有披露安-124運輸機的更多細節,這是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開始后,首次有烏克蘭的運輸機飛過基輔。
該飛機也是在俄軍三年的瘋狂空襲中,艱難生產出來的,它的出現本身就極具象征意義。
與此同時,這也凸顯了俄烏雙方的制空權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如此巨大的運輸機就這樣熟視無睹地通過了俄軍的封鎖,過程中并沒有見到一架空天軍的戰機。
俄方似乎根本沒有發覺它的存在,等到安-124的飛行視頻被廣泛披露后,俄軍記者都對情報部門發出了質疑。
至于這架運輸機到底運輸了什么設備,接下來我們可以在前線的戰場慢慢觀察。
實際上類似制空權的變化還發生在前線,相較開戰之初,俄軍戰機的出動頻率已經不斷降低。
而隨著烏克蘭遠程打擊能力的增加,俄方也被迫將戰機移至更遙遠的后方基地。
另一方面,烏軍的戰機則開始密集出擊,包括F-16系列都經常升空作戰,轟炸前線的俄軍指揮部。
甚至烏克蘭的空軍還會飛入俄羅斯境內,直接空襲庫爾斯克等地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