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近年來,蘇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牢固樹立監管為民理念 推行服務型執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在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推行服務型執法,構建“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的執法模式,并于近日選取三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布。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其中一案例中,蘇州一民宿在檢查中被發現其免費提供給顧客使用的22支洗發水均已超過保質期20天,但屬地市監執法部門并未采用“小過重罰”機械式執法,而是耐心指導整改,僅罰款1000元。
案例一:常熟市沙家浜鎮暮棲民宿經營超過使用期限的化妝品案
常熟市市場監管局對常熟市沙家浜鎮暮棲民宿開展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民宿中多個客房內共有22支某品牌洗發水正在免費提供給顧客使用,均已超過保質期20天。該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五項。鑒于當事人初次違法,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涉案化妝品數量較少且貨值金額較小,無危害后果且案發后及時改正,符合《蘇州市市場監管系統涉企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4.0版清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的減輕處罰的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的規定,常熟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處罰款1000元,沒收涉案的洗發水。在處罰決定書送達之時,執法人員對民宿進行了“全面體檢”,提出了整改要求,進行了合規經營指導。
本案執法部門并未“一罰了之”,而是采取“減輕處罰+合規指導”的監管模式,體現了監管執法從“單一懲戒”向“懲教結合”的轉變。一是避免“小過重罰”,體現執法溫度。本案中當事人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機械式執法,可能會對其經營造成較大沖擊,甚至導致停業,減輕處罰兼顧了法律剛性與監管溫度。二是引導長期合規,降低隱性成本。對當事人進行全面的合規指導,幫助民宿建立風險防控體系,經營者能夠更好地履行主體責任,提升管理水平,間接降低經營風險和潛在損失。三是保障消費者權益,強化行業自律。通過公開合規指導案例,倒逼民宿行業建立化妝品管理規范,提升消費者對民宿衛生安全的信任度,推動民宿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案例二:蘇州市平望調料醬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某款食品標簽存在瑕疵案
吳江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稱蘇州市平望調料醬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某款食品標簽存在瑕疵。經查,該產品包裝上食品添加劑采用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附錄B之B.4.2全部標示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的標示方法,但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后面多標了“(穩定劑)”字樣,屬于生產經營標簽存在瑕疵的食品。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予以處罰,最終依法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蘇州市平望調料醬品有限公司是吳江區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此案的辦理既維護了法律的嚴肅性,又給了企業容錯的空間。吳江區市場監管部門深入了解企業需求,幫助降低食品生產企業標簽類投訴舉報率,促進企業提升合規經營意識,從源頭上“治未病”。一方面是創新機制。針對食品生產企業因產品外包裝標簽標識不規范引發的投訴舉報高發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建立了“上市前標簽預審機制”,將監管關口前移,變被動的“事后處置”為主動的“源頭預防”。另一方面是精準服務。主動開展標簽合規培訓和指導,分享行業典型投訴案例,幫助企業培養內部標簽審核人員,促進建立和完善標簽合規管理流程,從根本上提升企業識別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實現從“要我合規”到“我要合規”和“我能合規”的轉變。
案例三:張家港保稅區木材經營戶發布不實數據案
張家港保稅區市場監管局陸續接到49起涉本地木材商品經營戶在電商平臺涉嫌發布虛假廣告的投訴舉報件,反映被投訴方在電商平臺網店對所銷售的木材商品標注“產地、等級、小頭直徑、含水率、表觀密度、抗彎強度、橫紋局部承壓強度”等屬性信息,相關數據無出處,無權威檢測報告。經查,由于木材屬于非標準化產品,當事人在電商平臺開設網店店鋪上架相關木材產品時,只能根據經驗或參考《進口木材原色圖鑒》,在網店固定的“商品屬性”欄目中填寫相關數據,因此無法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經研判,網店內所標注的產品參數信息對實際銷售并無直接影響,只是在網店內對商品起展示作用,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張家港市木材行業協會陳述木材產品屬性主要參考《進口木材原色圖鑒》中的描述和說法,由于木材品種繁多,指標各異,因此沒有固定的數據歸納,并承諾將會及時做好監督與提醒,進一步規范木材買賣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鑒于當事人為初次違法,違法行為輕微,主動整改、及時刪除宣傳內容,且未造成危害后果,張家港保稅區市場監管局最終決定對涉案的49家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本案中,市場監管部門精準識別問題本質,轉變執法理念,推動執法效能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的實踐轉換。一是厚植營商沃土。張家港保稅區作為全國最大的木材集散地與交易中心之一,目前涉及木材銷售的市場主體合計2400余家,系列案的行政處罰決定將影響本地木材行業整體生產經營活動,關系到營商環境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管部門秉持嚴謹慎重的辦案方向,貫徹落實“免罰輕罰”清單政策精神,給予當事人合理的容錯糾錯空間,進而影響帶動行業內其他從業者不斷提升依法守法、規范經營意識。二是厘清責任邊界。木材特有的物理、化學、工藝等特性如何界定,具體的產品參數、性質屬性等信息如何劃分是案件的焦點和難點,市場監管部門主動與張家港市木材行業協會對接了解,有效排除了當事人的主觀惡意,避免了“連帶式追責”,為案件的順利查辦定性奠定良好基礎。三是實現常治長效。因勢利導、以案促治,積極構建“糾紛調解+機制共建”治理新路徑,從“事后處罰”轉向“源頭治理”。市場監管部門與木材行業協會共同掛牌成立張家港保稅區木材消費調解工作站,通過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管緊密結合,不斷規范市場秩序,助推木材行業穩健發展。
圖片來源:蘇州市市場監管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