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黃金超過 10 萬元就要上報” 的說法在網上流傳,不少人擔心買黃金的自由受限,甚至覺得國內投資限制比海外多。但事實并非如此。
黃金在人們生活中地位特殊,既是精美的飾品,也是認可的投資品。從古代金元寶到現代金條、金幣,它始終在經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關于黃金交易的風吹草動都易引發關注。這次 “買黃金超 10 萬要上報” 的消息傳開后,很多人擔心正常購買和投資受影響。
其實,這條 “新規定” 是央行 6 月 30 日發布的《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文件指出,從事貴金屬和寶石現貨交易的交易商,需對客戶單筆或日累計金額 10 萬元及以上(或等值外幣)的現金交易做盡職調查,登記購買人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等,并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有人疑惑為何門檻是 10 萬元,這是經過科學考量的。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模型顯示,85% 的貴金屬洗錢案例涉及單筆 5 萬到 20 萬元交易,10 萬元閾值能捕捉 92% 的可疑資金流向,既能覆蓋風險交易,又不干擾正常市場交易。
關鍵是,需上報的僅為 10 萬元及以上(或等值外幣)的現金交易。即只有用鈔票、硬幣等實體貨幣購買黃金或珠寶且金額達標時,才會觸發要求。若用微信、支付寶或銀行卡交易,即便超 10 萬元,流程也不受影響,無額外麻煩。
如今支付方式多樣,現金交易占比低。中國黃金協會調研顯示,當前黃金珠寶消費中現金支付占比不足 5%,單筆超 10 萬元的現金購買僅占總成交量的 0.3%。多數人買黃金用手機或銀行卡支付,很少帶大量現金,所以該規定影響極小。
從文件名能看出,央行出臺文件是為將貴金屬和寶石交易商納入反洗錢監管框架,利于金融市場安全穩定。反洗錢看似遙遠,實則與每個人相關。洗錢會破壞金融秩序,影響經濟發展,滋生犯罪,若在貴金屬交易領域蔓延,會損害投資者利益,威脅社會穩定。將交易商納入監管,相當于加了安全防線,可遏制洗錢等違法活動。
在反洗錢中,現金交易匿名性高,難追蹤流向,是高風險環節。這就像銀行對大額現金存取要求說明來源用途,保險公司收保費傾向非現金支付,都是為防范洗錢,避免收到黑錢、臟錢,這些都是金融行業反洗錢的重要部分,旨在維護金融市場安全穩定。
貴金屬因價值高、易攜帶、易變現,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錢,所以監管大額現金交易很有必要。
有人覺得海外投資環境更寬松,其實不然。任何國家都不會放任金融市場無監管,海外很多國家反洗錢監管同樣嚴格,甚至更細致,只是監管方式和重點不同,給人的感覺有差異。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市場聯系緊密,洗錢等違法活動呈跨國界特點。若我國反洗錢工作松懈,易成洗錢中轉站,損害金融安全和國際形象,因此加強貴金屬交易反洗錢監管是順應國際趨勢的。
大家無需擔心買黃金自由受限,該規定針對洗錢等違法活動,而非正常個人交易。無論買黃金飾品佩戴,還是買金條、金幣投資,用正常支付方式交易都不受影響。
面對網絡流言,要保持理性,了解政策真實意圖,不被片面信息帶偏。國家出臺政策是為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保障合法權益。只有金融市場安全穩定,投資才有保障,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買黃金超 10 萬要上報” 有誤解,規定針對大額現金交易,目的是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不影響正常黃金購買和投資。我們應正確看待政策,相信國家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的努力,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