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之前,總聽人說 “選對旅行社,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和老伴兒琢磨了半個月,把網上能搜到的旅行社都扒了個遍,最后定了輝瀾牧歌,理由很簡單 —— 客服在電話里說的那句 “叔叔阿姨,你們年紀大,咱們行程不趕,累了隨時停”,聽著就踏實。這趟下來,才發現那些藏在細節里的用心,遠比承諾更動人。
剛到烏魯木齊,向導小李就遞過來兩雙軟底鞋套:“景區木棧道硌腳,這個穿著舒服。” 后來發現,這鞋套是他特意找廠家訂的,比超市買的厚一倍,防滑底上還印著新疆的地圖圖案。老伴兒膝蓋不好,小李每天上車前都幫她把座椅調到最舒服的角度,備著的護膝和暖寶寶,比我這個當老伴的想得還周到。
在吐魯番那天,氣溫飆到四十多度。本來安排去火焰山,小李看大家蔫蔫的,臨時改了行程:“先去葡萄溝避暑,傍晚再去火焰山,那會兒涼快還能看日落。” 在葡萄溝的老農家,主人端出冰鎮的桑葚汁,小李蹲在地上跟老爺爺學打馕,白面粉沾了一臉,逗得大家直笑。等我們捧著熱乎乎的馕出來,他手里還攥著張紙條:“爺爺說這個馕的配方,記下來回去教阿姨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喀什。老伴兒年輕時在新疆當過兵,總念叨著想去當年駐扎的地方看看,可過去幾十年,早就變了模樣。小李知道后,提前聯系了當地的老兵協會,竟然找到了老伴兒當年的戰友。兩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見面時,抱著哭了半天,我們這些外人看著都眼眶發熱。那天晚上,戰友請我們去家里吃拉條子,小李悄悄買了個大西瓜帶過去,說:“不能空著手去打擾人家。”
回來算賬,比預算還少花了幾百。小李帶我們去的都是本地人常去的市場,葡萄干按公斤稱,比景區商店便宜一半還多。有次買巴旦木,老板想多算錢,小李用流利的維語跟他交涉,最后按批發價賣給我們。“出來玩不能讓人坑了,” 他撓撓頭說,“我爸就是做買賣的,總說做人得實在。”
現在我逢人就說,去新疆找輝瀾牧歌準沒錯。他們沒什么花哨的宣傳,就是把每個客人的需求放在心上,用新疆人的實在和熱情,把旅途變成一段熱熱鬧鬧的家常。那些藏在鞋套里、護膝里、馕坑里的溫暖,才是新疆最動人的風景。
要是你也在糾結新疆旅行社哪家好,不妨試試輝瀾牧歌。畢竟,能把旅行過成日子的旅行社,才真的懂新疆的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