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招生辦的一紙通報,讓133個家庭瞬間墜入冰窟。7月10日,校方發布公告:120名考生因未參加面試被取消綜合評價錄取資格,另有13人因考試違規(作弊、代考等)資格作廢。這場被稱作“600分上985”的升學捷徑,正用最殘酷的方式懲罰疏忽者。(源自北京時間等媒體)
在廣東推行十余年的綜合評價錄取,本是打破“唯分數論”的破冰嘗試。中山大學、華南理工等11所高校通過一套特殊公式選拔人才——高考成績占85%,??济嬖囌?5%。2025年,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通過該渠道錄取的考生最低僅605分,比普通批次直降60分。對那些卡在600分邊緣的考生而言,這本是改寫命運的機會。
但規則背面藏著鋒利的齒輪。今年1514名獲得面試資格的考生中,整整120人因缺席被淘汰。招生簡章白紙黑字寫著“未參加面試視為自動放棄”,可當粵北某鄉鎮中學教師坦言“全校三年無人敢報綜評”時,信息壁壘早已將寒門學子攔在門外。更現實的是,多所高校的校考時間?!白曹嚒?,考生不得不在多校綜評面試間孤注一擲。備考校考至少耗費1-2個月,有考生苦笑:“刷面試題那陣子,數學模擬考掉了20分。”
爭議在社交媒體炸開了鍋。支持者認為鐵腕理所應當:“一個面試名額成本數萬,缺考就是浪費公共資源!”“作弊就該終身禁考!”質疑者卻揪心追問:“突發重病、交通事故的考生,連補交證明的機會都沒有?”去年某家長花三萬買的“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最終被認定為假證書葬送資格——灰色產業鏈的存在,讓本就復雜的規則更顯猙獰。而《中山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中“取消資格需經黨政聯席會審議”的條款,反襯出本科招錄對突發意外的漠視。
13名違規者的具體行為至今未公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有教育研究者私下透露:“某高校曾發現考官暗示親屬考生題型,但僅內部警告了事。”當選拔過程籠罩迷霧時,公信力便成了首個犧牲品。
若要縫合這條裂縫,不妨從現有制度中尋找針線。研究生推免已有“重大疾病可延期考核”的先例,本科招錄為何不能增設72小時緊急申訴通道?山區中學的廣播站若能定期播放省考試院制作的《綜評規則解讀》音頻,或許比文件傳達更有效。至于那些猶豫是否投入校考的考生,一位復讀生的忠告值得參考:“先拿統招??挤謹祫潡l安全線,超出30分再賭綜評——否則可能兩頭落空?!?br/>
校方通報發布當晚,某論壇評論區跳出一條扎心留言:“原來捷徑是獨木橋,下面全是尖刀?!?strong>當選拔機制的溫度取決于對意外的包容度時,605分上985的承諾,才不會是鏡花水月。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