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鐘財芬)干活累出的“鼠標手”、救災留下的心理創傷……8月1日,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正式生效,腕管綜合征、創傷后應激障礙被納入目錄。不過被認定為“職業病”,需要滿足多個條件。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分會常務理事徐毓才表示,根據我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認定需滿足三個前提,即屬于目錄范圍內疾病、存在勞動關系、疾病由職業危害因素引起。
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指手部正中神經支配區域出現感覺或運動障礙,表現為手指疼痛、麻木等。廣東省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華商(龍崗)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管鐵流介紹,雖然現在很多接觸電腦的辦公族都受此病困擾,但此次新目錄中,職業性腕管綜合征的認定,僅限于長時間腕部重復作業或用力作業的制造業工人,主要涉及船舶制造、電子設備、家具制造等行業的裝配工、搬運工等工種。《職業性腕管綜合征診斷標準》還明確,診斷該疾病要有連續3年及以上患側手腕部從事重復作業或用力作業的職業史。
針對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管鐵流介紹,依據《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診斷標準》,該病指的是參與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后出現的延遲或長期應激反應,適用人群僅限于人民警察、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人員。診斷該病癥需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要求患者有參加突發事件處置的職業史,在6個月(含)內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臨床表現,病程超過一個月,且該病癥導致患者在臨床上有明顯痛苦,或造成其社交、職業及其他重要功能受損。
徐毓才表示,職業病診斷與普通疾病診斷的區別在于“溯源”而非“看病”,認定職業病必須證明“職業接觸史與疾病的因果關系”,需查清是否由長期重復作業導致,這需要結合職業史、工作環境調查等多重證據。
管鐵流介紹,職業病認定的具體流程上,用人單位或勞動者均可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者經常居住地或戶籍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提出申請。勞動者自行申請時,需準備兩類核心材料,一是勞動關系證明,如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社保繳費憑證等,二是癥狀證明,如病歷、檢查報告等。在診斷機構確診職業病后30天內,勞動者可通過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超過30天至一年內未申請的,勞動者需要及時自行申請),再進行勞動能力等級鑒定(評殘)。根據傷殘等級享受相應待遇。
盡管流程清晰,勞動者在實際申請中仍可能遭遇阻礙。管鐵流表示,最常見的是勞動關系證明缺失,如部分制造業工人未簽訂勞動合同,難以舉證,此時可通過工牌、考勤記錄、工友證言等其他證據佐證,必要時可申請勞動仲裁確認勞動關系。另外,職業接觸史證明也普遍成為難點。讓用人單位出具不利于自身的證明往往不易,這需要診斷機構加強現場調查,結合工作環境監測數據等判定,必要時可依法提請衛生行政部門進行現場調查判定。管鐵流提醒,對于勞動者而言,了解認定規則、保存相關證據,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前提;用人單位則應加強職業健康防護、主動配合診斷,這才是避免糾紛的根本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