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對越戰爭距離今天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不過在提到這場戰爭時,還是會被人津津樂道的,尤其是許世友在指揮東線部隊作戰時,出色的表現讓人驚嘆,正是解放軍們勢如破竹的進攻,讓越南苦不堪言,最后為中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不過這也就讓人疑惑了,因為當時能力出眾的將領還有很多,像粟裕,劉伯承都是能夠被稱為戰神的人物,他們指揮這場戰爭也是合適的,可是軍委為啥會選擇許世友呢?這其中到底有什么隱情呢?
實際上鄧公選擇許世友,也能夠看出他的大智慧與眼光。要說我軍中作戰能力出色的將領,可是有不少,像粟裕在淮海戰役中表現相當出色,不僅殲滅74師還消滅了不少的國軍精銳,就連毛主席都對他的軍事能力稱贊不已,總的來說,粟裕的軍事能力相當出色,指揮了那么的大仗,硬仗,作戰經驗豐富。
因此很多人覺得粟裕才是指揮對越戰爭的最合適人選,然而不管是在抗美援朝,還是對越戰爭,我們都沒有看到粟裕的身影,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按理說他是軍事最強的將領,讓他來指揮作戰贏得勝利的把握不就更大,然而他卻沒有去當這個總指揮。
其實這同他的身體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在建國后,粟裕身體很不好,這還是因為戰爭年代,粟裕遭受過嚴重轟炸,雖然性命被搶救回來,可是身體里殘留的彈片卻沒有全部清除,尤其是腦袋里的彈片,對他的影響最大,經常頭痛欲裂,戰爭年代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只不過當時還年輕,他能夠忍受。
而對越戰爭的時候,粟裕有七十多了,身體更不好,前線作戰任務繁重,他已經無法承受,也不適合去前線領兵作戰,如果出現意外將會對整個戰爭有巨大影響。所以鄧公就沒有選擇粟裕。既然粟裕無法去前線,那為啥不讓劉伯承去指揮作戰呢?畢竟他當時也健在不是嗎?要說劉伯承的軍事能力也是相當強的,不僅如此軍事基礎也很扎實,再加上豐富的戰場經驗,指揮該戰爭也是特別合適的。
其實劉伯承的左眼失明,這一點大家也都知道,這是在一次作戰中而受傷導致的。在新中國建立后,劉伯承就沒有在部隊工作,去二線負責軍事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不少的軍事人才。由于退下來了,劉伯承再去前線指揮作戰就不合適了,而且他的角色也只是運籌帷幄的參謀長,無法擔任指揮者的職責了。所以對越戰爭,鄧公不選劉伯承也是正常的。許世友在資歷還有聲望上,都是無法同劉伯承,粟裕相比的,可鄧公卻選擇了他,這到底是為啥呢?難道說許世友身上有什么特殊的一面嗎?
要說許世友的一生可都同戰斗分不開,就算是中國處于和平時期,他也是在重要地區擔任司令,負責國防安全的工作。另外對越戰爭算的上是為許世友量身定做的。要說許世友年紀可是比粟裕大,然而他的身體卻很健康,也沒有受什么傷。建國后他就一直在部隊里工作,對于那些壓力他是能夠承受的,正是因為他長期待在部隊里,所以許世友在部隊里的聲望依舊存在,他可以指揮更多部隊作戰都不成問題。
而且在建國后,許世友也曾多次帶兵參與作戰,對戰場熟悉程度,還有對部隊的了解,沒有誰比他更清楚了,讓他來負責這場戰爭是非常合適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許世友當時是廣州的軍區司令,而廣州是與越南挨著的,這也就有利于許世友指揮部隊對越南發生進攻,因此從這幾個方面看,鄧公選擇許世友是真的高瞻遠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