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透明質酸龍頭華熙生物旗下公司華熙唐安宣布,正式與深圳光明的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簽約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個非動物源肝素全產業鏈平臺。
據悉,該公司通過全酶法體外合成肝素,其抗凝血活性較動物源肝素提升10倍,同步構建固定化酶法連續自動化生產體系,時空轉化率較游離酶體系提升百倍以上,有望打破動物資源依賴與安全隱患。
我們熟悉的胰島素、青蒿素最早都是從相關的動物或植物中提取,傳統化學方法難以實現高效、經濟的生產,而通過生物制造實現了精準合成,進而商業化的單品。
所以下一個合成生物醫藥百億級大單品,會是肝素嗎?
百億大市場 抗凝血之王
肝素(Heparin,HP)隸屬于糖胺聚糖家族,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血液抗凝劑,用于從腎臟透析到心臟手術的各種手術。
據 Market Monitor 數據,2024年全球肝素市場規模達 100 億美元。傳統方法中肝素是從牛肺或豬小腸黏膜中提取的,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和屠宰國,占全球總量50%以上。
然而現有動物源存在原料來源受限、易污染等固有缺陷,且產物分子結構不均一、質量控制難度大等制備痛點,這也讓合成非動物源的肝素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
當前制備非動物源性肝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大腸桿菌發酵制備的肝素開始,通過化學酶促修飾將其轉化為抗凝肝素;另一種是從二糖開始,經過多次延長為七糖,最終轉化為抗凝超低分子量肝素。
然而從公開信息看,傳統提取法肝素粗品得率約2.25%,而通過生物發酵法全合成的肝素前體產量仍在突破5-10g/L大關,距離產業化仍有一定距離。
還有哪些企業在此布局?
海普瑞:作為肝素上市龍頭,在2024年報中提到“肝素前體可控微生物發酵技術研發項目”。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已達國內外先進水平,在益生菌型大腸桿菌中實現肝素前體合成,產量達到目前除大腸桿菌K5菌株(致病性菌株)以外最高水平。
Ginkgo:合成生物先驅企業Ginkgo Bioworks則與Optimvia合作,以提高生物合成肝素的生產效率。
已搭建成 ADEPT平臺,可以使用氨基酸序列構建新蛋白質,制造具有定制功能的分子,目前已通過該平臺完成了肝素的生物合成。
糖智藥業:正在持續攻關人造肝素量產技術的原料開發及工藝合成。
在學術方面,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團隊在 2024年發布了論文,發明了一種穩健且可擴展的合成無動物生物工程肝素的方法。
該方法具有類似于USP 肝素的結構和功能特性,包括能夠轉化為類似于依諾肝素的低分子量肝素。
江南大學的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則以畢赤酵母為平臺菌株,實現了從C1化合物到肝素的微生物從頭合成,產量達到2.08 g/L。
而山東大學團隊也在nature子刊上刊發了相關研究新進展,將非天然單糖高效引入工程大腸桿菌莢膜多糖,發酵制備肝素多糖衍生物,突破了糖鏈N位點硫酸化這一關鍵瓶頸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