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戲水消暑成為不少市民首選。然而,近期接連發生的兒童感染“食腦蟲”案例,為這份清涼敲響了警鐘!從水上樂園到山澗溪流,看似歡樂的戲水背后,潛藏著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
01高溫成“溫床” “食腦蟲”隱患無處不在
近期,一位母親的網絡發聲引發廣泛關注:她的孩子在幼兒園打水仗后次日即持續高燒。無獨有偶,一名五歲女童游泳、泡溫泉后也出現發燒、抽搐癥狀。令人痛心的是,兩個孩子均被確診感染了“食腦蟲”——一種兇險的阿米巴原蟲。
醫生科普:
食腦蟲是一種能入侵人腦的寄生蟲,通過鼻腔進入體內,沿著嗅神經入腦,最后引發阿米巴腦膜腦炎,感染后死亡率特別高。
食腦蟲的感染初期,病人的癥狀類似感冒,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有些病人會出現頸部的僵硬,到后期嚴重的時候,會出現幻覺、癲癇甚至昏迷。
感染的人群一般來說比如一些小孩或者是老年人這樣免疫力低下的人,或者是有些年輕人壓力大、熬夜重,這種類型人群更容易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誤以為“食腦蟲”只存在于野外水域。醫生指出,只要溫度適宜,多種水體環境都可能成為其“溫床”。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 高麗麗
食腦蟲大多數存活于溫暖的淡水和河流以及溫泉和土壤中,如果在35-37度的環境中,它是生長最快的。還有一類環境,比如說管理不善或者是衛生條件比較差的游泳池、公共的浴池,可能因為殘留氨水不足,或者清潔不徹底而滋生。
接連發生的案例,讓家長們對戶外玩水的安全隱患憂心忡忡。
家長:孩子會比較小,可能會去喝里面的水,會舔。
家長:水更換的情況,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到。
02有家長反映兒童公園水上游樂項目水質不太好
近期,記者對多個熱門玩水點進行了實地探訪。下午四點,兒童公園“激流勇進”項目仍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體驗。船只沖下瞬間水花四濺,一個孩子臉上被潑到了水,引起了家長的擔憂。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中的水一周一換,日常都有進行消毒。
據悉,該園區免費開放的“戲水園”每逢周末便人潮涌動。現場可見,“禁止穿鞋入內”的提示印在水池邊緣,大部分游客都遵守規定赤腳進入,但仍有個別市民穿著鞋子踏入戲水區,保安發現后馬上上前制止。
在戲水園旁還有一處水潭,積水較深,也有不少孩子在里面玩耍,一名孩子甚至平躺在水里,水面幾乎沒過耳朵。
兒童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這處水潭里的水都根據相關標準進行過濾循環,每周五換一次水,換下的水會拿去做綠化灌溉。
03戲水池未見管理人員 隨意穿鞋進入
記者隨后走訪了一處沙灘公園,公園內一處較大的戲水池吸引了不少孩童。由于池里的水量較少,周圍是沙灘,有不少沙粒飄進了水池里,此外,水池里還泡著塑料袋、喝剩的飲料瓶等雜物。
很多家長告訴記者,本不想讓孩子玩水,但又拗不過,自己平時也沒有太留心水質等問題。
烏龍江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每天都有安排保潔做衛生,定期每周換兩次水,但因為來玩的孩子比較多,無法控制一些不文明行為。
04關鍵信息公示普遍缺失
記者在消費平臺查詢發現,市區及周邊有多家水上樂園營業。記者選擇其中一家進行探訪,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都有進行換水。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盡管工作人員口頭承諾有換水、消毒措施,但在園區醒目位置幾乎看不到關于換水周期、消毒頻次、水質檢測結果等關鍵信息的公示欄,作為消費者較難查證。因此建議水上樂園、游泳館等公共場所務必在顯著位置設立公示欄,清晰公示換水時間、消毒記錄、水質檢測報告等核心信息,讓消費者安心、明白消費。
同時提醒家長,切勿因貪圖一時涼爽而忽視潛在危險,時刻看護好孩子,要盡量選擇管理嚴格、口碑良好的正規戲水場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