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紅海上空傳來轟鳴聲,火光在天邊炸裂,硝煙從也門西部一路蔓延至以色列本土。
7月6日深夜,以色列空軍20架戰(zhàn)機悍然出動,跨越千里,重拳打擊胡塞武裝在紅海沿岸的重要據(jù)點。
荷臺達港、伊薩角港、發(fā)電站連同“銀河領袖”號貨輪,在以色列的密集空襲中瞬間淹沒于火海。60多枚炸彈從天而降,點燃了這個曾經(jīng)寧靜的海灣,也點燃了一場讓世界為之震驚的報復風暴。
24小時未滿,胡塞武裝便用一場雷霆反擊打破沉寂。
7月7日晚,胡塞武裝發(fā)言人葉海亞站在鏡頭前,語氣堅定而冷靜,宣布對以色列發(fā)起“聯(lián)合軍事懲罰行動”。11枚導彈、8架無人機,精準打擊以色列多處核心設施,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阿什杜德港、阿什凱隆發(fā)電站、埃拉特港口,通通被列入攻擊清單,一夜之間化作焦土。港口癱瘓、機場停擺、電力中斷,這場報復行動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影響之深,令整個中東為之一震。
最引人注目的,是胡塞武裝首次在戰(zhàn)斗中部署了3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具備變軌能力,飛行速度高達16馬赫,宛如流星劃破夜空。更令人瞠目的是,這批導彈在空中靈活變向,成功穿透以色列引以為傲的“鐵穹”與“箭-3”防空系統(tǒng),直接命中目標。
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的跑道被炸裂,航班全面延誤;阿什杜德港成為一片火海,集裝箱堆積如山;阿什凱隆發(fā)電站遭受重創(chuàng),周邊居民陷入停電困境;埃拉特港更是被8架無人機輪番轟炸,火光映紅夜空,濃煙久久未散。
這場襲擊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早有鋪墊。早在7月6日,以色列空襲胡塞武裝控制區(qū)時,便打擊了紅海沿岸的關鍵港口與能源設施,意圖削弱胡塞武裝的戰(zhàn)略補給線。
尤其是對荷臺達港的打擊,不僅摧毀了港口設備,還切斷了胡塞武裝獲取燃料和電力的生命線,導致也門部分地區(qū)陷入供電癱瘓。面對這樣的打擊,胡塞武裝迅速作出反應,不僅在軍事上發(fā)起反擊,還在紅海海域展開海上封鎖。
一艘懸掛希臘國旗的貨輪“魔法海洋號”,就這樣在胡塞武裝的快艇和遙控水面艦艇的協(xié)同打擊下沉入海底。這艘船上搭載了1.7萬噸硝酸銨,一旦爆炸,其威力相當于3.4萬噸TNT,對周邊生態(tài)與航運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另一艘“永恒C號”貨船也未能幸免,成為胡塞武裝海上戰(zhàn)術的又一目標。短短數(shù)日內(nèi),紅海航道風聲鶴唳,超過75%的美國貨運航線被迫改道,全球集裝箱運價飆升,國際物流頓時陷入混亂。
胡塞武裝的“戰(zhàn)術組合拳”引發(fā)的,不僅是局部沖突,更是全球經(jīng)濟的連鎖反應。紅海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與物流通道之一,承擔了全球12%的原油運輸任務。如今航道受阻,航運成本激增,國際油價水漲船高,歐洲能源市場首當其沖。
歐盟多國超市基本商品價格出現(xiàn)上漲,中國出口至歐洲的運費也明顯攀升,供應鏈穩(wěn)定性遭遇重大考驗。
在軍事與經(jīng)濟雙重打擊之下,以色列的戰(zhàn)略困境浮出水面。曾經(jīng)被吹捧為“中東最強防線”的“鐵穹”系統(tǒng),在面對高超音速導彈與無人機的聯(lián)合打擊時,顯得捉襟見肘。
一枚“鐵穹”攔截彈造價高達5萬美元,而胡塞武裝的火箭彈成本不過數(shù)百美元。即使攔截成功,以色列也面臨極高的經(jīng)濟負擔。胡塞武裝“以低成本換高殺傷”的打法,正逐步拖垮以色列的防御效率。
胡塞武裝為何如此執(zhí)著?答案可以從他們的立場中找到。他們多次公開表示,行動的核心目標是聲援巴勒斯坦,特別是要求以色列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
自從2023年10月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來,胡塞武裝就明確站隊,宣稱將通過導彈和無人機支援巴勒斯坦的抗爭。從那一刻起,他們與以色列的敵對關系便已全面升級,沖突蔓延至紅海、輻射至全球。
伊朗在這一局勢中扮演著微妙角色。作為什葉派陣營的重要一員,伊朗長期以來為胡塞武裝提供技術與武器支持。巴勒斯坦-2型導彈的出現(xiàn),便被廣泛認為是伊朗“技術輸出”的結(jié)果。盡管胡塞武裝在行動上獨立自主,伊朗的援助使其具備與以色列抗衡的資本。這一“代理人戰(zhàn)爭”的特征愈發(fā)明顯,堪稱中東地緣博弈的縮影。
面對如此局勢,以色列并未選擇收手。軍方高層已宣布,將繼續(xù)對胡塞目標展開空襲,甚至不排除對伊朗核設施實施精準打擊。
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一方面在美國高調(diào)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另一方面卻暗中調(diào)集軍力,準備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這種表面和平、背后緊張的局勢,讓外界難以捉摸下一步走向。
紅海危機的延燒,不僅沖擊著中東格局,也牽動著全球神經(jīng)。歐盟一邊派出軍艦護航商船,一邊試圖通過外交渠道勸和促談。
阿曼、埃及、沙特等國則紛紛加強自身防御,防止戰(zhàn)火殃及池魚。蘇伊士運河南段的暫時關閉更是讓全球航運雪上加霜,全球化的供應鏈正遭遇中斷的風險。
聯(lián)合國多次呼吁各方克制,但胡塞武裝明確表示,只要以色列不解除對加沙的封鎖,他們就不會停火。
這一堅定立場,似乎為未來的談判蒙上一層陰影。伊朗雖未公開介入,但其背后的存在感無處不在。沙特、阿聯(lián)酋等國在紅海的部署也日趨緊張,中東的火藥味愈發(fā)濃烈。
這場沖突的實質(zhì),不再是某兩方之間的簡單交火,而是一次地區(qū)戰(zhàn)略格局的重新洗牌。胡塞武裝通過導彈和海上行動,成功打破傳統(tǒng)力量格局,讓世界重新認識到非國家武裝的潛在威脅。以色列雖擁有強大軍力,卻在多線作戰(zhàn)中疲于奔命,防不勝防。
此時此刻,全球都在密切關注這場沖突的下一步走向。紅海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地緣熱點?中東是否會陷入更深的混亂?能源與貿(mào)易格局是否會被徹底重構?
這些問題懸而未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由11枚導彈引發(fā)的風暴,遠未結(jié)束。中東的棋局,仍在繼續(xù)。
在這場動蕩背后,和平的聲音顯得格外珍貴。只有真正尊重公平、正義、主權與對話原則的力量,才能在亂世中為世界帶來穩(wěn)定與希望。
中東的未來,既關乎區(qū)域安全,更牽動全球命運。每一次導彈的升空,都在提醒世界:和平,從來不是喊出來的,而是撐出來的。
信息來源:
[1]胡塞武裝發(fā)射高超音速導彈再襲以色列機場! 看看新聞Knews
[2]胡塞武裝稱兩次襲擊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 環(huán)球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