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159
齊白石(1864-1957)·蕭龍友(1870-1960) 平安豐年·篆書節錄《孝經》
設色紙本 成扇 1942年作·1944年作
19×50.5cm
釋 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款 識
畫:1.三百石印富翁白石。
2.凱銘先生雅屬。壬午冬十二月,白石又題。
書:凱銘先生正篆。甲申閏夏,息公蕭方駿。
鈐 印
畫:白石老人(白)、齊白石(鋼印)
書:息公七十后作(朱)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他的藝術風格獨特,以花鳥蟲魚見長,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在這把成扇上,齊白石先生以他特有的筆墨,描繪了沉甸甸的稻穗和在地上覓食的鵪鶉。
稻穗與鵪鶉的結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深厚的寓意。鵪鶉作為一種常見的繪畫題材,其形象憨態可掬、生機勃勃,深受人們喜愛。鵪鶉的生活習性喜抱窩戀家,因此它象征著家和團聚。此外,“鵪”與“安”諧音,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常常用來象征平安和吉祥。
稻穗作為農作物,代表著豐收和富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稻谷的豐收不僅意味著物質上的富足,也象征著國泰民安和社會穩定。稻谷的“穗”與“歲”諧音,與鵪鶉結合在一起時,鵪鶉的“安”與稻谷的“歲”相結合,形成了“歲歲平安”的吉祥寓意。
←左右滑動瀏覽→
齊白石的筆墨功夫純熟,能夠準確地表現稻穗的形態。畫中稻谷的葉片是先以淡墨線勾勒,再以寫意的手法施以藤黃色,葉片形態清晰自然。而在表現稻穗的顆粒和芒刺時,他的筆法要更為工細,使得畫面既有生動的氣韻,又有精細的質感。在畫鵪鶉時,色彩運用上以灰、白、黑為基礎色調,著重在鵪鶉的背羽、眼睛、喙以及爪子等處加濃墨,通過這種色彩和筆法的巧妙運用,他成功地表現了鵪鶉的活潑與靈動,使畫面充滿了生命力。
成扇的另一面,蕭龍友(原名蕭方駿)以篆書的形式,書寫了《孝經·諸侯章第三》。這篇文章,講述了諸侯的孝道,強調了在上不驕、制節謹度、滿而不溢的重要性。其篆書筆法遒勁有力,結構嚴謹,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160
齊白石(1864-1957)·張志魚(1893-1961)
秋華圖·篆書錄陶淵明詩
設色紙本 成扇 1923年作
19.5×57cm
釋 文
翼翼歸鳥,馴林裴回。豈思天路,欣及舊棲。雖無昔侶,眾聲每諧。日夕氣清,悠然其懷。翼翼歸鳥,戢羽寒條。游不林曠,宿則森標。晨風清興,好音時交。矰繳奚功,卷已安勞!
款 識
畫:書銘仁兄先生之雅,齊璜。
書:癸亥歲錄陶靖節詩。書銘先生正篆,志魚。
鈐 印
寄斯盦(白)、壽梅手鈔(朱)
上款人書銘,字祉貞,清蓋平(今遼寧省蓋州市)人。郭羅絡氏,屬滿洲鑲白旗。駐防熊岳,剛正有為,官至佐領。習兼醫,為時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鴻章簽訂賣國條約《馬關條約》,當時書氏身為舉人,一起于同友聯名上書,力陳奉天土地“即尺寸不可與人”。1915年曾為慶云閣所著《醫學摘粹》一書特作書序。
浙江嘉藝2025春拍
LOT161
齊白石(1864-1957) 紅葉蜻蛉
設色紙本 成扇 1944年作
18.5×47.5cm
款識:甲申春二月游香山,遇舊友,時甚喜。白石。
鈐印:木人(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