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齊稷社工”實踐團前往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圍繞黃河流域民生發展與社會工作服務主題,開展實地調研、需求評估與專業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社區觀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生活現狀,并結合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探索基層治理創新路徑。
扎根社區:傾聽民聲,聚焦需求
實踐團成員分組走訪社區,發放問卷,重點關注老年人、兒童及特殊困難群體的服務需求。“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但獨居老人吃飯還是不方便。”68歲的居民劉大爺在訪談中反映。調研發現,居民對社區養老服務、兒童托管及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存在較高期待,這為后續精準化社工服務提供了方向。
專業對話:與基層工作者共探服務優化
在楊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與社區書記、社會工作者展開座談對話。社區負責人告訴我們:"總書記來考察時,最關心的就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社會工作不是簡單的助人活動,而是要把黨的溫暖傳遞到每個角落。團隊成員結合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就“資源鏈接”“社區支持網絡構建”等議題提出建議,并計劃后續開展針對性服務。
紅色研學:體悟黃河精神,踐行社工使命
通過參觀社區展館,實踐團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楊廟社區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總書記說‘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與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高度契合。”這是我參觀后的感悟。展館內遷建前后的對比照片、居民手寫的感謝信等實物,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黨領導下民生改善的顯著成效。
夜幕降臨,我們圍坐在一起整理問卷。數據顯示,90%的居民對社區服務表示滿意,但仍有 10% 特殊群體需要更多關注。這讓我們意識到,社會工作的價值不僅在于錦上添花,更在于雪中送炭。回望黃河,在夕陽下靜靜流淌,仿佛在告訴我們:要像黃河水一樣,永遠向著人民需要的地方奔流。
姜睿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