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IGHT
夜讀
前幾天去許昌路辦事,在一個十字路口,我聞到了香味撲鼻的油墩子的味道,趕忙停下腳步,“來一個!”只見賣油墩子的阿姨利索地在模具里攤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糊,又放上滿滿的蘿卜絲,再糊上一層面糊,放進油里炸。只聽得“刺啦刺啦”的響聲,不一會兒,一個金黃油香,外焦里嫩的油墩子就做好了。剛做好的油墩子總是特別燙,可我還是忍不住一口咬了下去。——簡直就是和兒時一樣的口味,感覺也是一樣的: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
記得兒時,我還在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上學的時候,油墩子是放學后我和小伙伴們最愛吃的。那時在齊齊哈爾路上有好幾個賣小吃的攤子,就數賣油墩子的攤子生意最好。我們一放學,就聞到飄來的油墩子的香味,三三兩兩地走到那攤子,圍繞著那口小鐵鍋,爭相等在攤子旁買著吃。賣油墩子的是個四五十歲的阿姨,戴著個圍裙和一副袖套,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有的時候買的人多,攤子上還排隊,阿姨總說:“別急別急,總歸有的呢!”看到我們幾個認識的,她總是邊做油墩子邊用她那蹩腳的普通話跟我們聊上幾句:“今天回去功課多伐?”“回去要認真讀書的哦!”這是我現在僅記得的兩句她跟我講的話。因為這兩句話是她說的最多的,而且那個時候,剛放學,肚子早就在“唱歌”了,看著那嗞嗞作響的油墩子,更是使勁咽著口水,心里想著這鍋里的“小精靈”是有多么美味,哪里還聽得進阿姨說的話呀!
不一會兒,油墩子就做好了。小時候的油墩子放在一個油皮紙里,阿姨遞給我,總不忘叮嚀一句:“當心燙哦!”我可不管,好不容易到手的油墩子“啊嗚”一口就咬了下去,雖然很燙嘴,但總掩蓋不住那香脆松軟的味道,油墩子的外皮兒帶著一點點焦,可這焦焦的皮兒吃起來特別脆,里面的白蘿卜絲和紅蘿卜絲交織在一起,咬的時候,常常把里面的蘿卜絲餡兒拖出來一截,又趕忙忍著燙,將這一小截餡兒吸到嘴里。我和伙伴們吃油墩子的時候總愛一邊抱怨著“燙死了!燙死了!”一邊卻不停口:“真好吃!真好吃!”
現在,賣油墩子的攤子越來越少了,那天讓我碰到這樣一個攤子,感覺還真是幸福!如今,我小學畢業已十多年了,吃著油墩子不禁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和伙伴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每次和他們一起放學去買油墩子,總是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有時候剛出校門,幾個男生就開始奔向賣油墩子的攤子,我們到的時候,阿姨已經在幫他們做了,他們總做個鬼臉,還說:“你們女孩子家家動作就是那么慢!”有時候,我們有誰忘記帶錢了,小伙伴們就相互借錢,一個油墩子不過5角1塊的,還不忘叮囑句:“明天把錢還給我,不然我可是要算利息的!”還有一次,我們買好了油墩子,一起邊吃邊走回家,小伙伴吃的時候將油滴在了衣服上,嘟囔著小嘴:“慘了,這下肯定要被媽媽罵了!……現在想想,當年關于油墩子的記憶還真是如油墩子本身一樣,香氣四溢,溫暖心頭。
要我說,現在的油墩子雖然味道沒什么變化,但總還有地方和兒時的不一樣。兒時的油墩子就是個橢圓形的,現在的都帶上一點花邊的。兒時的油墩子做好之后是放在油皮紙上,現在的都直接放在塑料袋里。兒時的油墩子只要5毛錢,現在的要兩塊三塊了。最重要的是,現在吃油墩子的心情與兒時的心情截然不同了,兒時吃油墩子,因為嘴饞,肚子也餓,大家一起吃,多熱鬧!現在吃油墩子,因為那是兒時獨有的記憶,是追憶自己最美的童年。
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的正門從齊齊哈爾路搬到了霍山路,至于那個賣油墩子的阿姨,我也不知道她后來做什么了,是不是還是在賣油墩子?當年的那群和自己一起吃油墩子的小伙伴們如今大多也失去了聯系。但至少,油墩子,這三個字,仍然是我童年的代名詞,是我兒時甜美的記憶。
投稿可發至zfk@yptimes.cn
作者 |曹曄夢
編輯 |顧金華
誦讀 |王丹彤
視覺 |邱麗娜 劉晶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