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式新型微納量子糾纏光源。這一成果為新一代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發展以及功能化光量子信息處理芯片的構建提供了關鍵支撐。
《自然》(
Nature) 雜志審稿人高度評價這一成果,認為其是“雙光子研究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實現了保真度創紀錄的糾纏光子對”
重試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67-6
“我們就像在納米尺度上打造了一個專門生產糾纏光子的工廠。”論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劉順發表示。該研究基于納米尺寸的固態“人造原子”結構,提出了一種腔誘導的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突破了“光子輻射的二階量子過程必然遠弱于一階過程”的傳統認知,成功制備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式新型糾纏光子對源。“這一指標意味著我們的糾纏光子‘心靈感應’的強度極高,也顯示出這項技術在提升量子通信安全性、量子計算可靠性、量子計量精度等方面的巨大潛力?!?/strong>
該工作由中山大學主導完成,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劉進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雪華對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劉順發為論文第一作者。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TOP大學來了”綜合自“中山大學”,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