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臨 床綜合征,常伴隨頭暈、頭痛、心悸等癥狀,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醫對高血壓的認知可追溯至《黃帝內經》,認為其發生與人體氣血陰陽失衡密切相關,核心的病因可歸納為三大類:
一、情志失調致肝陽亢進
長期精神壓力、焦慮或憤怒易導致肝氣郁結,郁久化火,肝陽上亢,擾動清竅。典型表現為面紅目赤、急躁易怒,治常以天麻鉤藤飲平肝潛陽,配合太極拳等運動疏解情緒。
二、飲食不節生痰濕瘀阻
過食肥甘厚味、高鹽飲食或酗酒,易損傷脾胃運化功能,痰濕內生,上蒙清竅。病患常感頭重如裹、胸悶惡心,可用二陳丸化痰祛濕,同時需嚴格控制鹽攝入,增加膳食纖維。
三、勞逸失度損氣血陰陽
過度勞累耗傷氣血,或久坐少動致氣血瘀滯,均可引發血脈痹阻。中老年人因腎陽不足,更易出現痰瘀互結,治需兼顧活血化瘀與溫補腎陽,如血府逐瘀湯合右歸丸加減。
中醫治高血壓的獨特優勢在于整體調節與個體化施治。通過復方多靶點作用,既能平穩降壓,又能改善失眠、耳鳴等并發癥,減少西藥用量及副作用。
【專家推介】
陳萌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傷寒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后備帶頭人
北京兩廣中醫醫院特邀專家
【學術任職】
燕京劉氏傷寒流派傳承工作室骨干成員,“傷寒名家學術思想的整理與繼承研究”方向負責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王慶國教授傳承工作室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理事。
【擅長領域】
臨 床擅長應用張仲景經方治各科常見病、疑難病。腫瘤的中醫保守診治與術后調理,重視腫瘤的早篩和預防、調理體質逆轉癌前病變,消散結節;應用中醫藥治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絞痛;不能或不愿支架或搭橋的冠心病;冠心病支架術后、或搭橋術后仍有胸痛等不適癥狀者;各種心律失常(頻發室早、房早、房顫、緩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相關疾??;以及慢性肝膽與胃腸疾?。粌确置谑д{,以及四高”等代謝綜合征;皮膚科、風濕免疫科、兒科、婦科常見疾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