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一座以農業為主的城市,但當地也有一些工業企業。在天水市麥積區的甘泉鎮,有一個村子叫吳家河村,這個村子并不大,本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地重復著。
但有一件事情,打破了這個小村莊的寧靜。
01 王正龍的一次毒泳
2005年7月的一天,吳家河村里一名叫王正龍14歲孩子,到村邊小河里游泳,當天也沒啥不正常,可是過后沒幾天,他全身陸續出現了紅皰,到后來耳朵開始流膿,嘴周圍開始發青發黑,肚子墜痛,臉色發黃,厭食,看見油膩的食物就想嘔吐。
現在我們看到這些都知道,他這基本是鉛中毒的表現。
他父親王泉娃帶著兒子四處求醫,都不見好轉,直到當地一位大夫給王正龍服用了排鉛藥物后,病癥才開始消減。
雖然沒有去做專業的檢測,但也基本可以確定,王正龍就是鉛中毒。過去可能他也經常在這河里游泳,可為何現在的河,游泳一次就中毒了呢?
村民們聯想到這些年,村子里出現的各種怪現象,全村大約有200名孩子,都出現了臉色發黃、厭食等癥狀。結合王正龍的經歷,村民們意識到,可能這些孩子,也和他一樣,跟鉛有關。
2005年10月, 村民們將50個孩子送到蘭州醫學微量元素研究所做化驗。化驗結果顯示:這50名孩子全都鉛超標。
02 村里的鉛鋅廠
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染上鉛的呢?
原來吳家河村,分別有一家鉛廠和鋅廠,一個還有一些歷史,另一個是新建的。1989年,天水秦川鋅品有限責任公司在吳家河村上游的楊灣自然村成立,起初利用礦山遺棄的氧化礦生產氧化鋅,后采取新工藝,利用鉛冶煉廠的水沖渣生產氧化鋅。2003年,甘泉鎮招商引資,在吳家河村建設了天水和鑫工貿公司鉛冶煉廠,年產粗鉛2萬噸。
企業的污水口對準謝家河。
自從鉛鋅廠建立起來后,這個平靜的小村莊,似乎就再也沒有安寧過。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自從鉛廠建成后, 原本清澈的河水長期處于黑色污染狀態;晚上11時過后,一旦吹起北風,整個村子就被鉛廠里排出的滾滾濃煙所籠罩,氣味非常嗆人。
原本清明的吳家河村,被籠罩在濃濃的陰霾之中。
村民們明顯感受到,自從建了這兩個冶煉廠后,糧食和蘋果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差,2005年秋,果樹上只稀稀拉拉地結了一些果子,其中一部分還是爛果。
這樣的情形,并不僅僅只有當地的村民知道,外地的人們也有耳聞。當村民們到城里去賣菜,只要聽說是吳家河村的菜就不敢買了,都說吳家河村的菜有毒。
記者去實地探訪時,村民們帶記者去看村里的小河,他們從河里隨意挖出一些淤泥,全是黑色的。怪不得王正龍在里面游泳會中毒。
村里也有很多村民在鉛鋅廠上班,這些在廠里干活的人,廠里也就發一個口罩,沒有其他防護措施,也有很多人鉛中毒,主要的癥狀是肚子墜痛,臉色發黃,厭食,遇到這情況,就向廠里要幾支藥,注射后漸漸就好起來了。村民們保留的藥瓶上清晰的寫著:依地酸鈣鈉注射液。查其性質為“重金屬、類金屬中毒解毒藥”。
在當時的媒體報道里,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后續的關注里,并沒有人關注。在2006年1月12日,中國消費報記者深入該村采訪時, 村民們介紹說,“全村人飲用的自來水井就在鉛廠的院子里,而不遠的地方,就是供應天水市幾十萬居民飲用水的自來水公司抽水點,污染水源直接危害了天水城市居民。”
但這事,在后續的報道和處置中,都沒有被提及過。
03 三次爭議檢測
第一次檢測,便是前文所說的,2005年10月, 村民們將50個孩子送到蘭州醫學微量元素研究所做化驗,結果顯示全都鉛超標。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 50名孩子實際的測定值最低的是7.46,最高的是9.87,而按照當時相關標準的正常參考值是 3.93~7.04。
這個結果出來后, 應家長要求,又采集了吳家河村53個孩子的發稍,進行發鉛檢測,結果發現全部超標。
結果出來后,村民向當地環保部門反映,請求關停化工企業,并責令企業為孩子們看病。可是,麥積區環保局等部門的答復是,蘭州醫學微量研究所麥積區分所的負責人,雖然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沒有開展診療業務,也沒有專業的微量元素檢測設備和正規證件,其做法被稱為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也就是說,第一次檢測結果,并沒有被采信和認可。
第二次檢測,是當地環保局等部門委托天水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吳家河村村民飲用水塔、水井和3戶居民用水水樣進行了鉛含量檢測,結果是5份水樣鉛含量均未超標。
疾控中心還對吳家河村,以及臨近的白石村兩村3至16歲的50名兒童進行了尿鉛化驗,結果是49名兒童正常,一名兒童達到臨界值。
根據這次檢測結果,麥積區環保部門得出結論,“企業生產行為沒有對群眾飲用水源和身體造成影響”。(這樣的結論,到底是憑怎樣的良心做出來的?)
第三次檢測,是在被當地環保部門否定檢測結果、疾控中心檢測合格的情況下,村民們陸陸續續前往西安市中心醫院職業病研究所、西安市兒童醫院職業病科進行檢測。據當時華商報的報道,大約有220余名吳家河村村民,其中,超過200人被診斷出鉛含量嚴重超標。(同樣是西安中心醫院檢測出來超標)
04 事件發酵與查處
20年前的媒體狀態,與現在還不一樣,新聞傳播主要還是依靠主流媒體,也還沒有什么社交媒體,當地百姓在向相關部門反饋無果之后,很多百姓不斷上fang,加上主流媒體的報道和介入,才最終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2006年4月15日,央視在第12套節目中報道了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吳家河村200多名村民鉛超標事件,并且公布了相關調查結果,對一系列造假行為進行了查處:
(1)確認涉事企業違規排放導致污染,被勒令停產并接受行政處罰(居然之是停產),環保部門承諾賠償農作物損失。
只是,這么嚴重的問題,企業級相關人員居然未被追究刑事責任;而至今也沒有見到實施搬遷或土壤修復的相關信息,當然也不知道是否賠償了農作物損失,應該大概率是賠了,否則這個事情應該壓不下來。
(2)確認了天水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復檢中違規操作(如要求兒童尿檢前大量飲水稀釋樣本),出具虛假“正常”報告,檢測負責人被調離崗位。
讓人不解的是,這么嚴重的造假行為,只是調離崗位,居然未追究法律責任。
(3)天水市環保局時任局長因“監管失職”被行政記過并免職,麥積區ZF相關負責人被黨內警告處分.。
但并沒有公開具體姓名與職務。
看起來是查處了,問題也弄清楚了,但是都是不痛不癢的處理,似乎沒有人為這件事情負責,估計那些當初被調離或者免職的人,肯定早就再次回到了領導崗位。
05 長期影響
2010年,有研究報告指出,天水市兒童血鉛水平仍顯著影響行為發育,污染風險持續存在。“地方病通報”2010年第25卷第3期發表了文章《天水市農村鉛污染地區兒童血鉛水平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作者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這份報告中,一共抽樣調查了206名兒童,全部鉛超標。在這些對象里,1-4歲的兒童,共31人,他們都是在2006年鉛中毒事件發生后出生的,而且過去4年,他們的血鉛均超標。
這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初發生的鉛污染事件,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鉛的神經毒性作用不存在任何閾值,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對兒童也具有較強的神經發育毒性,而且這種損害具有不可逆性。
2006年衛生部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預防指南》顯示,兒童鉛中毒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早期并無典型的臨床表現。該指南執筆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醫師顏崇淮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處于快速生長發育期的0—6歲兒童是鉛毒性的高危人群。
上述文章中,顏崇淮提到,兒童鉛中毒中,確定鉛污染源比治療更重要。
可似乎每次污染源都在那里,百姓都知道,但是通報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就沒辦法清除。
06 其他幾點說明
第一,甘肅徽縣在2006年也發生過一次鉛中毒事件,和吳家河村、今年這次的幼兒園鉛中毒,有很多相似之處。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那一年,甘肅徽縣水陽鄉出現集體鉛中毒事件,近千名居民遠赴西安接受血鉛檢測,其中373人為兒童。檢測結果顯示,90%以上兒童血鉛超標,部分超出正常值數倍,被確診為重度中毒。成人中血鉛超標情況也十分常見。當地居民一致認為,位于徽縣水陽鄉新寺村附近的一家生產粗鉛錠的冶煉廠是罪魁禍首,而徽縣政府也于8月22日作出書面決定,責令該廠停產搬遷。
2007年5月29日,央視國際報道詳細報道了該事件,可這事情發生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根據央視的報道,2006 年 3 - 8 月,徽縣水陽鄉新寺村、單壩村、劉溝村共查出 368 人血鉛超標。經調查,徽縣有色金屬冶煉公司自 1996 年建成到 2004 年間,違反有關法律法規,長期不按規定運行治污設施、超標排放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而在這起事件中,本地醫院同樣沒有給出血鉛中毒的結果,直到部分居民前往西安市的西京醫院檢查,才發現血鉛嚴重超標。
第二,這次發生鉛中毒的幼兒園,與20年前發生鉛中毒的地方,吳家河村,車程13.1公里,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
而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20年前吳家河村發生鉛中毒的那個村里,離天水市自來水公司非常近。從此前的官媒報道中,可以獲取幾個點,一是村子的河水肯定污染了(有人游泳后鉛中毒),土壤也被污染了(農作物產量下降,河里淤泥變黑),沒有看到相關具體的后續治理信息。
但2006年9月12日,天水在線轉載的新華網文章,標題為“徽縣鉛污染事件:周圍400米范圍土壤已全部污染”。
沒有看到相關土壤修復和污染治理的信息,從這一次幼兒園的鉛中毒事件,種種跡象存疑,不知道是不是與當初的鉛污染有關。只是這事敏感,不敢隨便亂說。在這篇文章的結尾處,小編就曾瞎猜了一下,隨著各種信息越來越多,真是越來越令人擔心。如果真是這樣,那估計鉛中毒的人群,比現在公布出來的還要多很多!
第三,在網上搜尋信息的時候發現,2013年,甘肅天水市北道區又發生了一起鉛污染事故。當時該地區數百戶居民飲用水源受到影響(因為企業違規排放鉛、鉛鋅等重金屬),可怕的是,這種污染行為持續發生三年之久,直到2016年才被曝光。
07 后記
本來天水幼兒園鉛中毒這件事情,應該隨著官方的通報而走下熱搜,各方認真去救治那些中毒的孩子們,這才是正道。可是自從這份通報出來后,輿論一波一波地掀起高潮,最近又有人發現
三次公開可查的嚴重鉛中毒事件,都有著如此驚人的一致性,都是在當地查不出來,還要刻意隱瞞結果,而到外地才查出來中毒,這背后的原因,不說大家都知道,是有人想刻意地隱藏一些什么。
很顯然,20年后的今天,想通過一些東西去掩蓋什么,不像過去那么容易,而從許多公開的信息也能看出,甘肅過去這些年來所發生的鉛中毒、鉛污染事故,是否真正按照要求做好了善后處理,大膽地猜想一下,當年吳家河村的水污染,是否已經擴散到了十公里以外?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背后的問題,可比搞錯名字,要嚴重太多了!
昨天晚上,甘肅省發布通告,提級調查天水鉛中毒事件,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相信這件事情(可能是持續20多年的鉛污染事件)終將水落石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中國消費網,甘肅天水市50名孩子集體鉛中毒,2006.01.13
華商報,甘肅天水200余人鉛中毒 兩企業成懷疑對象,2006.04.03
知識分子,血鉛事件背后,670萬兒童鉛暴露風險被低估,2025.07.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