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散曲,長達三千多年的中國古典詩歌史像一條奔流不息的文學長河。我們觀察這條波瀾壯闊、千姿百態(tài)的“長河”,可真切感悟中華文化的詩性之美。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主原創(chuàng)的大型文化季播節(jié)目,旨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賞詩詞之美、尋文化之根、鑄民族之魂”,重溫豐富燦爛的中國詩詞文化,從中汲取智慧,涵養(yǎng)情操,滋潤心靈,積蓄力量。圖為《2024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場:寒暑。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中國古典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不重寫實而重寫意,藝術家們最重視的不是反映外部世界(包括自然與社會)的狀貌與姿態(tài),而是表現(xiàn)內心世界的意念與情思。比如,山水田園詩本來完全可以處理成敘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在唐代最負盛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的詩中,往往以抒情手段虛化了即目所見的景象,他們詩中的山水田園其實是寧靜心境和淡泊志趣的外化。因此,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所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是營構主觀意象的生動。中華民族對意象之美的追求在古典詩歌中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中華先民崇尚觀物取象、立象盡意,擅長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把握事物的抽象意義?!吨芤住返呢韵?、漢字的象形都是這種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鬃优c弟子子貢、子夏之間有兩段對話——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如琢如磨?!渌怪^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弊酉膯栐唬骸啊尚毁猓滥颗钨?,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宋代謝良佐評曰,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這說明,詩歌更有利于通過具體情境的描述來領悟普遍的抽象道理。
中華先民早就認識到,事物的規(guī)律即“道”是精微玄妙的,是難以言傳的。孔子常用詩歌般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闭靡嬗诹⑾蟊M意的方式,這些語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道家更是如此,一部《莊子》,全文優(yōu)美如詩,其中包蘊的人生哲理,既深刻精警,又生動易懂。因此,清人葉燮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br/> 由于詩歌的思維方式是直覺的而非分析的,詩歌的語言是模糊多義的而非明晰單一的,詩歌的意義是意在言外而非意隨言盡的,所以更能擔當起思考并理解人生真諦的重任。南朝鐘嶸在《詩品》中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贝苏Z既概括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生動因,又說出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特征,即那些傳誦千古的詩歌都是由鮮明生動、意蘊深永的意象構成的。意象之美,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感染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來源:求是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