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筷子時菜撒一地,端水杯時水晃出半杯,簽字時筆在紙上打哆嗦……”特發性震顫患者的日子,總被這不受控制的抖動攪得一團糟。民間常說“溪邊一把天麻,越喝抖越輕”,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在盛勁強大夫的診室里,這株長在溪邊的 “定風草”,正讓無數患者重新握住生活的從容。
特發性震顫就像個藏在身體里的“搗蛋鬼”,尤其在緊張、疲勞或做精細活時,手抖、頭抖的癥狀會變本加厲。38歲的陳女士是位教師,板書時右手抖得越來越厲害,學生私下議論“老師的手像觸電”,讓她漸漸不敢抬頭講課。去醫院檢查,各項指標都正常,最終確診為特發性震顫。醫生說“沒特效藥,嚴重了就吃點控制神經的藥”,可她怕副作用影響講課狀態,一直硬扛著。
經人介紹找到盛勁強大夫時,陳女士的手抖已經發展到系扣子都要花十分鐘。盛大夫看著她伸出來的手——雙手平舉時震顫明顯,手指纖細卻像被無形的線牽扯,再結合她“緊張時加重,放松后減輕”“睡眠時不抖”的特點,篤定地說:“這是肝風內動、筋脈失養,天麻這味藥,就是治它的克星。”
盛大夫開的方子并不復雜,卻把天麻的“定風”之力用到了極致:以天麻為君藥,搭配鉤藤、白芍平肝熄風,當歸、熟地養血柔筋,再用茯苓、白術健脾安神。他解釋道:“特發性震顫在中醫里叫‘顫證’,多因肝腎陰虛、虛風內動所致。天麻這味藥,采自溪邊陰濕處,得水之潤、風之靈,最能平肝潛陽、祛風通絡,就像給躁動的神經裝上‘穩速器’。”
讓陳女士驚喜的是,喝藥半個月后,她發現批改作業時手不那么“跳”了;堅持一個月,板書時粉筆能穩穩落在黑板上;三個月后,她在公開課上從容寫下板書,臺下掌聲雷動時,她的手紋絲未動。“以前總覺得老法子不靠譜,現在才明白,不是方子沒用,是沒遇到會用的大夫。”陳女士的話里滿是感激。
從醫近三十年,盛勁強大夫用天麻配伍的方子,讓上千名特發性震顫患者擺脫了“手抖的尷尬”。他常說:“藥材無貴賤,對癥即良藥。天麻治顫的道理,老祖宗傳了上千年,關鍵是要辨清‘風從何來’——是肝陽上亢還是氣血不足,用藥的輕重配伍全在這分毫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