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媽
昨天刷到一則視頻,讓許多當家長的憤恨不已:
一個十多歲的孩子放學回家,一言不發,書包一甩,飯也不吃,眼圈發紅,情緒低落。
媽媽輕問一句:“寶貝,怎么了?”
她卻突然哽咽:“我是不是哪里做錯了?大家都不理我,是不是他們都討厭我?”
可以看得出,媽媽那一瞬間腦子都嗡了。
說實話,你能想象嗎?一個才十歲的孩子,居然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感。
你以為學校就是孩子的“安全屋”,全是友愛純真的小伙伴?
錯了。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現在的小圈子文化、小團體孤立、小學生心眼多到讓你大跌眼鏡。
別再天真地以為,社交是長大后的事。
校園里的社交坑,孩子一樣會踩,還不止一次。
那我們為什么不能早一點,教他們保護自己、看清人心、活得有鋒有芒?
所以,這8條超實用的校園社交生存指南,是我這些年的經驗綜合才拼湊出來的,一定要盡早告訴孩子,不然長大容易吃大虧!
? 第一:被孤立了?不慌,這事可能是種“贊美”
先講一個小插曲。
我女兒那年剛上四年級,成績拔尖不說,鋼琴還拿了市級獎,小姑娘平時不張揚,但屬于那種“你不注意她也會發光”的類型。
問題來了——就因為她太安靜,太會學,班上幾個“說話大聲頭發長”的女生就開始邊緣她。
比如故意不叫她一起玩,不讓她加入小組活動,甚至她剛走進教室,別人就立馬換個話題裝作沒看見她。
她一開始也沒多想,后來有天回家,低頭不語,邊脫鞋邊掉眼淚。
我心都碎了。
她哽咽著說:“媽,是不是我太不合群了?我是不是很讓人討厭?”
我蹲下去,看著她紅腫的眼睛,只說了一句話:
“寶貝,如果你的優秀讓別人不安,那被孤立也許正是一種獎章。”
她愣了一下,然后慢慢點頭,眼淚止住了。
我的感悟:
現在想來,這話聽著像雞湯,但我不是在安慰她,而是在教她:
- 在人際關系中,不是誰都能理解你,喜歡你,但這和你有沒有價值,一點關系都沒有
我希望她知道:孤獨不等于失敗,有時候,真正的能力和品格,恰恰在沉默中熠熠生輝。
? 第二:拒絕不喜歡的事,不要為了“合群”犧牲自己
有一次,女兒班上幾個女生組織唱K聚會,說是“班級內部增進感情”,其實就是幾個小團體湊一起炫耀零食、炫耀衣服、順便比一比誰唱歌最好聽。
我女兒不愛唱歌,也對那種吵吵鬧鬧的環境不感興趣。
結果,她硬著頭皮去了。
回來之后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疲憊、尷尬,還不停地翻手機,看別人有沒有發她的照片。
我問她為啥要去,她小聲說:“不去,她們說我不合群。”
我當場火了——不是對她,是對那種“為了別人眼光強迫自己合群”的潛規則。
我告訴她:
- “不喜歡的事,可以不去做;不舒服的地方,大步離開才是瀟灑。社交不是忍耐,而是選擇。”
我的觀點:
孩子越早學會“為自己站隊”,越不容易被裹挾。
那些在人群中強顏歡笑的時刻,是最耗能的偽裝。
? 第三:小秘密說出去,全班都能當劇本演
小時候的友情,最容易讓孩子掉以輕心。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什么都可以告訴她。”
你信這話幾分,孩子就可能多遭幾分禍。
“秘密這東西,放在嘴里是寶,有時候告訴別人,放出來的可能就是刀。”
我的提醒:
孩子要懂得界限,尤其是情感上的界限。
秘密不要隨便分享出去,哪怕是最好的朋友;
不是所有笑臉都可靠,不是每個朋友都能裝得下你的信任。
? 第四:“有底線的善良”才不累
我女兒以前超怕說“不”。
別人借筆、借作業、借吃的,她基本來者不拒。
一次她期末復習前夕,還幫別人默寫歷史重點,結果她自己英語沒復完,考砸了。
我告訴她:“幫忙沒錯,但你不能把別人的事排在你自己前面。”
我的觀點:
孩子從小就要懂得:“界限感”是人際交往里的黃金法則。
總當老好人,不是善良,是“情感透支”。
? 第五:身體的事,不開玩笑,更不隨便去“試試”
什么吸煙喝酒打牌,包括以后在社會上的各種傷害身體的誘惑,不開玩笑的告訴孩子,都不要輕易被別人引導著去“試試”。
我的觀點:
讓孩子知道,任何讓你“猶豫一下”的事,一律不要做。
任何讓你“心里咯噔一下”的行為,百分之九十不是善意。
尤其是身體相關的事,戀愛也好,玩鬧也罷,邊界必須立起來,不講情面。
? 第六:快樂是會傳染的,壞情緒也一樣
有段時間我發現我女兒常常無精打采,做什么都提不起勁。
一問才知道,她的同桌每天都在說“人生沒意思”“學習沒用”“老師偏心”,弄得她也被拖著情緒低落。
我立刻幫她調換座位。
我的感受:
孩子就像小樹苗,什么樣的陽光、土壤,就長成什么樣的枝干。
負能量不是小事,它能慢慢滲透、潛移默化、侵蝕心理。
遠離讓你不快樂的人,是情緒的自我保護,也是人格的自我拯救。
? 第七:再大的事,也別瞞著爸媽,他們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
我常跟孩子說一句話:
-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說出來,爸爸媽媽永遠能幫你解決,但你要是藏著掖著,那可能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我的態度: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承擔。
爸媽不是敵人,不是法官,而是她最穩的后盾。
? 第八:做個正值善良的人
永遠都要做一個正值善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不背后給人“穿小鞋 ”隨便議論別人,因為自己嘲笑的對象,有天也可能成為自己。
我的態度:
正值善良是社會進步的階梯。
辣媽語錄:
你問我,孩子的社交課該從什么時候開始?
我的答案是:越早越好,越細越好,越真實越好。
你教會她識人,她就不容易被騙;
你教她如何拒絕,她才不會被榨干;
你教她懂得保護自己,她才有底氣站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你看到這,愿你也能把這些“軟技能”傳遞給你的孩子,讓他們在未來的社會中,也能活得精彩有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