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女籃亞洲杯揭幕戰還有24小時,中國女籃這邊剛剛才官宣12人大名單,社交平臺上的熱度就先熱了起來,名單里一共12人,按理說這是當下中國女籃能湊出來的最強陣容,韓旭、楊力維、王思雨這些老熟人都在,李夢因傷沒法參加,李月汝繼續征戰WNBA,宮魯鳴其實也真沒啥可挑的余地了,能帶的都帶了,最后時刻就差那一紙官方文件,外界其實已經把名單扒得七七八八,真正公布的時候,基本沒什么懸念,但圍繞這波官宣,國內幾家頭部俱樂部的反應卻直接刷了一波存在感,四川女籃惜字如金,廣東女籃則是全網“花式應援,這對比說實話挺有意思。
先說四川隊,作為本土頂級強隊,本該在自家球員入選國家隊的節點狠狠刷一波好感,結果等到名單落地,四川官微只發了10個字:“祝出征順利,打出好成績,沒有特別點名韓旭、王思雨、賈賽琪這些自家人,甚至沒專門做什么海報,網民一看就知道,這種操作多少有點“走流程,雖然話說得沒毛病,但跟隔壁廣東一比,熱情程度那叫一個天壤之別,廣東女籃直接為自家三位國手定制專屬海報,社交平臺一字一句寫滿祝福,甚至帶上了2025年亞洲杯的字樣,情感拉滿,氛圍感直接拉滿,球迷自然也跟著點贊回懟,夸廣東“會做人,四川這邊就多少顯得有點冷淡了,畢竟自家球員為國出征,多少要給點儀式感,不說大張旗鼓,至少得做點內容讓大家有參與感吧。
其實這種操作背后,也反映了各隊在品牌建設和球員培養上的不同思路,廣東女籃近年來在社交媒體上就很會玩,遇到大事小情,第一時間發聲,既給球員加油,也順帶刷一波存在感,反觀四川女籃,雖然成績不差,但在輿論場上的存在感就沒那么強,可能覺得“實力說話就夠了,但在流量為王的當下,粉絲經濟早就不是靠成績一把抓,情感共鳴、互動回饋才是王道,這里不得不說,廣東女籃的做法更接近職業體育發展的主流趨勢。
名單方面,其實外界關注點一直圍繞幾個邊緣人,像陳明伶和王佳琦,雖然跟著大部隊去了深圳,但最后一輪篩選還是沒能留下,遺憾告別亞洲杯,球迷也都在社交平臺上刷屏遺憾,畢竟年輕人機會難得,尤其是陳明伶這種第三中鋒,臨門一腳沒能踏進大名單,挺讓人惋惜,不過看回來的12人,基本都是上一屆的主力班底,內線只有韓旭和張子宇,鋒線楊舒予、黃思靜、翟若云、賈賽琪、羅欣棫、潘臻琦、張茹,后衛線上是李緣、王思雨、楊力維,說實話,這套陣容的化學反應和默契程度不用多說,女籃亞洲杯經驗豐富,老帶新的節奏明顯,對比亞洲其他隊伍,紙面實力還是有明顯優勢。
當然,外部環境也不是全無壓力,李夢因傷缺席,球隊得在攻防兩端重新找平衡,特別是鋒線的輪轉和命中率,到了關鍵場次很容易成為短板,李月汝缺陣意味著內線厚度打了折扣,WNBA賽季還沒結束,她那邊也只能遙祝隊友好運,宮魯鳴手上其實能用的牌就這么多,臨場調度和戰術體系的重要性就更突出,外界不少人擔心韓國、日本這些老對手會不會在小組賽就給中國女籃“添堵,但大部分業內人士都認為,揭幕戰打印尼,應該是一場大勝,50分起步都不夸張,畢竟紙面實力差距太大,真正的考驗還是后面的淘汰賽。
說到底,這場官宣的意義遠不只是名單本身,更像是中國女籃現階段管理思路、媒體策略和俱樂部生態的一次縮影,四川的“惜字如金和廣東的“花式應援,其實都是各自風格的體現,誰更好誰更差不好一刀切,但從球迷互動和品牌建設角度來看,廣東這波確實更貼近現在市場需求,也更容易贏得輿論場的主動權,畢竟體育不是只靠成績說話,背后的情感聯結、粉絲互動才是長久之道。
最后還是得說一句,中國女籃這套陣容,放在亞洲,還是屬于頂級配置,老將穩中帶新,板凳深度也夠用,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在比賽中快速調整節奏,尤其是在臨場對抗和關鍵球處理上,別看揭幕戰“穩贏,后面碰到日韓才是真刀真槍的硬仗,至于四川女籃和廣東女籃的“場外對噴,說到底還是一場品牌與情感的較量,球迷看戲之余,不妨也多給姑娘們點贊加油,畢竟每一次出征都是中國籃球的一次新起點,期待她們在亞洲杯上打出氣勢,爭取衛冕,別讓支持你們的人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