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國在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兩周后,完成恢復日本牛肉進口關鍵步驟,中日經貿關系出現緩和信號。日本瞄準中國市場以推動食品出口戰略,中國則借此強化中日經貿關系,緩和地緣壓力,對沖美國貿易戰風險,推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
一、在中國海關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兩周后,日本稱中國完成了恢復日本牛肉進口的關鍵一步。
2023年8月24日,中方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為由,禁止進口日本全境水產品,香港、澳門同步禁止。
一年多接近兩年后的2025年6月29日,我國海關總署發布2025年第140號公告稱,在持續開展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且結果未見異常,日本政府承諾保障輸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有關原則,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方決定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
中國取消日本水產品禁令兩周后,中日貿易又傳來繼續解禁的新消息。
7月11日《海峽時報》報道稱,中國將在中斷24年后恢復日本牛肉進口。
日本外務省7月11日宣布,中日動物衛生檢疫協定已經生效,這個協定的生效是日本牛肉重啟對中國出口的必要條件。中國方面完成了國內手續,向日本進行了通告。因此,中日兩國今后將開啟牛肉貿易重啟的正式磋商,開始安全確認等技術方面的商討。
正在日本訪問的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于7月11日在大阪市與日本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舉行了會談。報道稱雙方就該協定的進展交換了意見。
7月11日,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橘慶一郎在記者會上表示:“盡早使該協定生效,敦促中國加快推進恢復日本國產牛肉出口所需的各項進程”。
這一消息意味著,中國完成了恢復日本牛肉進口的關鍵一步,為中斷24年后重啟日本牛肉鋪平了道路。如無意外,我們在數月之后,將可以在各地超市買到進口自日本的牛肉。
由于日本在2001年爆發了瘋牛?。˙SE,牛海綿狀腦癥),中國當年停止了日本牛肉的進口。在中日關系起起落落的20余年中,中國再也不見日本牛肉的蹤影。2019年中日兩國簽署了加強包括BSE在內的跨境動物疾病管理的協定,但在地緣局勢的變化中,中方并未推進該協定的國內推進,導致該協議被擱置超過五年。
可以說,取消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兩周后,又傳出將恢復進口日本牛肉的消息,是中國自2001年以來停止進口日本牛肉以來,朝著加強中日經貿關系方向發展的重要信號。
二、日本為何要推動中國重啟進口日本牛肉?
事實上,我們禁止進口日本牛肉,并未打擊日本的牛肉產業。2024年,日本國產牛肉的全球出口額達到648億日元,比2000年增長了69%以上。隨著全球對日本和牛的認知度提升,美國、中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地的需求不斷擴大。
這就如同我們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日本水產品的出口也未受影響一樣。
2024年日本的食品包括水產品出口,由于面向美國、歐洲和東南亞等地出口增長,彌補了對持續禁運日本產水產品的中國出口減少,日本食品出口額連續12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2024年的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的出口額同比增長3.7%,達到1.51萬億日元。這是日本食品出口首次突破1.5萬億日元大關。
推動日本食品出口擴張的主要動力,是出口目的地的多樣化。日本對曾是最大出口目的地的中國大陸的出口額同比大幅度減少29.1%,在食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23年的16.3%下降至11.1%,對中國香港的出口也因此減少了6.6%。
但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長15.4%,取代了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大幅度減少的需求。其中對美國出口額大幅增長17.8%。
但日本計劃繼續擴大水產品、牛肉的出口,如能借助中國市場,即能事半功倍。
日本希望繼續推動食品出口的快速增長,202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將農產品出口額擴大至2萬億日元、2030年擴大至5萬億日元的目標。
其中,日本計劃到2030年將牛肉出口額進一步擴大至1132億日元,幾乎翻倍。
通過解禁對中國的出口,爭取將對華出口額提升至200億日元,達到與美國市場相當的水平。在水產品解禁后繼續推動牛肉對華出口,將成為推動日本食品出口擴大戰略的重要助力。
三、在中美貿易戰中拉近中日經貿關系,有利于降低貿易損失。
2024年,中國進口192億美元牛肉,巴西、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烏拉圭是中國最大的五個牛肉進口市場。其中巴西占牛肉進口比重的45%,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和烏拉圭占比分別為15%、13%、10%、6%。按理說,中國并不缺牛肉供應。
中國近期通過有條件恢復日本水產品和牛肉進口,展現了緩和中日經貿關系的意圖,其背后原因復雜且多維。
首先,地緣關系考量是主要驅動因素。在全球貿易環境因美西方“脫鉤斷鏈”和高關稅政策而動蕩的背景下,中國需穩定與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系。
但面對變化不定、陰晴難測的美國貿易戰,中美緩和只是暫時的、戰術性的,中美交惡必定是長期的、戰略性的。
在這樣的貿易環境中,如何與更多的國家建立更穩定的貿易關系,非常重要,這既是出口依賴型中國經濟所必需的,也是中國奉陪美國貿易戰的底氣所在。
日本作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2024年中日貿易額達3180億美元,維護雙邊經貿穩定對抵御外部經濟壓力至關重要。
其次,國內市場需求推動了進口解禁。中國的中產階級預計到2030年將達5.5億,對優質蛋白(如日本牛肉)的需求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因非洲豬瘟導致肉類短缺,曾計劃促使部分解除日本牛肉禁令,此次重啟進口延續了這一趨勢。此外,日本水產品曾占中國海鮮進口的近四分之一,恢復進口可緩解國內供應鏈壓力,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三,外交策略上,中國通過貿易讓步展現靈活姿態,以對沖美日同盟的壓力。2023年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引發中國全面禁運日本水產品,但經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驗證和中方獨立監測未發現異常后,中國逐步調整立場,體現基于科學的務實態度。此舉不僅緩和了因核廢水引發的雙邊摩擦,也為中日高層互訪創造了有利氛圍。
最后,經濟互補性與區域合作需求促使中國加快與日本的經貿修復。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及RCEP框架下,雙方需深化合作以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國申請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也需要日本的贊成票?;謴腿毡九H膺M口的動物衛生檢疫協定生效,標志著技術性障礙的突破,為后續貿易談判鋪平道路,也為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爭取更多主動權。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