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在探索中國畫的當代表達中,獨辟蹊徑,將宋代院體畫和文人畫結合起來,作品兼具殿堂之美的形式和自由的人文精神。他又尋找到了既是紙又像絹的“金箋”和礦物顏料青金石,終于畫出了讓西方人讀得懂的中國畫,這種繪畫形式也被西方人命名為了“新宋式”。
曹俊長期致力于“新宋式”作品的創作。在他看來,宋院體畫多繪于絹上,因絹面附著力強,適合表現巖彩畫的厚重質感;而水墨畫則需依賴宣紙的長纖維特性,使墨色自由滲透,形成獨特的墨韻。然而,如何找到一種既能承載文人畫筆墨的靈動,又能穩固附著礦物顏料的材料,成為他創作中的關鍵問題。
經過反復嘗試,曹俊最終選用了“金箋”作為載體。這種材料以帛為基底,表面覆蓋自由交織的纖維,既具備絹的平整與韌性,又保留了宣紙的吸水性。通過調整紙張的濕度,他能夠靈活控制其特性,使其在“生熟”之間轉換。當需要精細刻畫時,紙張表面干燥,筆觸清晰可辨,礦物顏料得以層層疊加;而水墨的運用則讓色彩與墨色自然交融,形成既具客觀物象的精準描繪,又不失水墨意趣的效果。
曹俊,《春消息》,設色金箋,210cm×300cm
例如,在作品《春消息》中,水面的綠色以石色(礦物顏料)為基礎,再以水色撞染,結合墨的調和,最終呈現出兼具寫實與寫意的獨特風格。這種形式既延續了宋畫造型的嚴謹,又注入了文人畫的人文情懷。
近年來,“新宋式”創作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曹俊希望通過作品傳遞美的啟迪,在他看來,這是畫家能為世界帶來的最珍貴的禮物。而這一風格的成功,也標志著中國畫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對話中,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
(來源:視頻號@旭潤齋)
藝術家簡介
曹俊,著名旅美藝術家、紐約拿蘇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國畫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工作室導師。先后獲得巴黎盧浮宮國際藝術沙龍展金獎,世界華人美術金筆獎“時代藝術創新獎”、日本國際元宇宙大會藝術論壇“國際前衛藝術領袖獎”、紐約杰出藝術家獎、洛杉磯杰出藝術家獎。作品參加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展等中國重要展覽。先后在中國美術館、美國波士頓學院美術館、北京榮寶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十余次。代表作入編中、美大學教材,及《榮寶齋畫譜》。作品《春消息》懸掛于人民大會堂;《荷語凝香》等作品陳列于新西蘭國會及多國使館。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波士頓學院、費爾費爾德大學、羅切斯特工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校舉辦中國藝術專題講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