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天氣晴,小都帶著大家繼續觀展。今天,給大家安利的是集火藝術空間新展——“走人戶”。
集火藝術空間屬于集火實驗室的一部分,集火實驗室在成都市區的核心區域內,是小關廟地區唯一留存的小型工業遺跡聚落,由一座廢棄印刷廠改造、擴建而來。三棟老舊建筑分別是生活、工作和公共空間,建筑設計師劉洋把舊建筑的保護性修復與現代設計的審美、功能結合得巧妙。
正是因為集火空間獨有的故事性,我們曾經到這里辦過市集。
而這次集火的新展,名為“走人戶”。走人戶,即四川方言,意思是去串門、做客,這是四川家戶人家之間稀松平常的互動。
Judy和吳抗洋兩位策展人也在思考:
把“展覽”變成人情往來的場域,把“觀看”變成參與或者探索,起這個名字,是否帶有反精英敘事的藝術游牧感?
走人戶,意味著敲門進入真正的生活,而非虛構的場景。
走人戶,順便看展覽,順便將藝術孤立的碎片重新縫合。
這次,九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全部是架上繪畫、架上綜合材料,它們被陳列在空間各個角落。
Icy Tan將小白以及它的可愛怪朋友們帶來了。
劉豐綺在平面上用不同色塊塑造出層疊的空間。
光吉以日常生活為主題,鮮亮的色彩搭配與小畫幅的獨特形制,充滿了俏皮之感。
羅仕鵬通過極具表現力的的繪畫語言,把日常物象重構,再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詮釋。
蔡科達用神秘的灰感染一切事物。
黎晨馳偏愛墨水、丙烯媒介劑、紙和亞麻布來處理天空和樹木。
葛彥帶來兩幅充滿強烈敘事性的作品,與空間巧妙呼應。
何千里、熊璇也都帶來自己的創作。這些畫作的主題大都與日常相關。而看似隨性的展陳布置,實則有意為之,它們被“直接嵌入于生活的縫隙中,和強悍的工具一起呼吸,藏在80年代的衣柜里,躺在90年代的臺球桌上,懸置在健身器材的上方……”
歡迎大家去集火串門,在上世紀60年代的老建筑里慢慢探索。
展期:2025年6月23日—8月2日 14:00—18:30(周日休息)
地址:集火藝術空間(成都市東城拐街16號)
票價:38元/人(具體以官方信息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