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的伙計們終于要熬出頭了?
2025年7月,一項關系到3億多流動人口的重大政策變革,正式實施!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
這意味著什么?
這是為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打開了一扇新的希望之門!這意味著,從此無論你是北京的外賣小哥、上海的網約車司機,還是深圳的直播主播,都能在工作地直接參加社會保險,徹底告別"人在異鄉不敢病"的窘境。這一政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真正實現了"人戶分離"的社保新格局。
當然,這項政策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參保門檻的大幅降低了。
按照新政策,以后年滿16周歲,男未滿60周歲、女未滿55周歲的勞動者,包括個體戶、網約工、臨時工,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就能辦理參保手續。更讓人欣喜的是,辦理方式也極為便民,通過"隨申辦"等APP或到街道社區,幾分鐘就能完成參保登記。以后可再也不用看窗口辦理員的臉色了!
當然,社保轉移接續的便利化是另一大亮點。
以前在老家社保賬戶里積累的參保年限,現在可以跟著人走,跨省打工再也不用擔心白繳費。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參保人員可以在線申請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實現"一網通辦"。這種跨省轉移的便利性,讓流動就業人員真正享受到了"無感化"的服務體驗。
在生育保障方面,政策更是大幅度提升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待遇。
從2025年1月開始,靈活就業人員只要連續繳納職工醫保滿12個月,生育或流產后就可以直接領取生育津貼,津貼標準按照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的60%計發。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已經率先實施了這一政策,天津市已有55萬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范圍,2024年就有8200多人享受了生育待遇。
這些政策變化并非一拍腦袋就搞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大量的調查分析以及試點運行之后才開始普及的。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流動人口達到3.76億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1.25億人。這些人群長期因戶籍限制無法在就業地參保,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社會保障權益,也制約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在待遇計算方面,許多人關心的是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實際上,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職工參加的都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完全相同。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等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的養老待遇與單位職工一模一樣,待遇水平不會打折扣8。這種"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制度設計,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了充分的激勵機制。
另外,國家也確實在通過多種方式減輕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負擔。
比如2019年實施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并調整了繳費基數的計算口徑。這些措施使得參保繳費"門檻"有所下降,提高了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
所以,對于3億多流動人口而言,這個7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他們終于可以告別"身在異鄉心忐忑"的日子,在工作地安心繳費、安心生活。這算得上是一個時代的進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