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曾讓持續虧損十三年的核工業重現生機,使企業利潤增長超過兩百億。
然而最終,他卻因泄露國家核心機密、收取十八億非法資金,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涉案金額最高的“核領域叛徒”。
那么此人是誰?為何身居高位仍要背叛國家?
康日新的起點
1953年,在山西大同,康日新的人生開局并不光彩。
貧窮,是他童年唯一的注腳。父親是生產隊的隊長,家中經濟拮據,能完成高中學業已是全村人眼中的奇跡。
高中畢業后,沒有背景也沒有人脈,康日新只能去工地打工,在泥土中謀生,生活一眼就能望到盡頭。
直到一九七二年,縣水電局電灌站招工。在那個年代,這不亞于一張通往夢想的通行證。康日新展現出骨子里的執著,軟磨硬泡,終于從一名農民變成了正式工人。
這份“工人”身份,對他而言比生命還重要。他知道,這是他唯一的機會,必須牢牢把握。
在電灌站,別人不愿意干的活他搶著做,別人算不清的賬他理得清清楚楚。食堂管理員、臨時教師、車間主任……他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知識,力求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
三年后,工農兵學員選拔來臨。機會再次降臨。康日新把自己關進雜物間,白天干活,晚上就著昏暗煤油燈苦讀。
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提神;學不進去,就掐自己大腿,那種“不死就得拼命學”的勁頭,讓他看起來像個瘋子。
最終,他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當時最尖端的專業——反應堆工程。
從山村里的貧苦少年,到上海名校的核工學子。康日新人生的第一場豪賭,成功了,徹底改變了命運。
“康日新”時代
一九七八年,康日新進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大門。從這一刻起,他的事業開始加速前進。
在實驗室里,輻射劑量儀一響,別人都下意識地退后,只有他會湊上前查看數據,非得弄清楚問題出在哪里不可。
為了一個項目,他能在控制室連待三天三夜,餓了吃點干糧,困了就在桌上打個盹。
這種拼盡全力的態度,使他很快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核心骨干。他主導設計的核反應堆控制系統,被成功應用于秦山核電站。當儀表盤亮起穩定的綠光時,這個一向嚴肅的男人偷偷落淚。
那淚水,不僅代表技術突破,更象征著中國核電自主化的重大進展。
靠著這股沖勁和扎實的技術能力,康日新在核工業系統內迅速晉升。一九九六年,他破格提拔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幾年后,他被派往秦山第三核電公司,在這里,他將“只看結果”的管理風格發揮到極致。他把員工收入與工程進度緊密掛鉤,迫使整個團隊日夜奮戰。
結果,秦山三期工程提前一百一十六天并網發電,創造了世界核電建設史上的奇跡。這種高壓管理模式在當時被視為高效典范,但也為他后來的失控埋下了隱患。
二〇〇三年,康日新迎來人生的巔峰時刻。他被任命為中核集團總經理,接手了一個深陷困境的企業。
當時的中核,連續虧損十三年,負債率接近百分之八十,連工資都要靠國家撥款發放,內部士氣低迷。
康日新上任后,用了三天三夜聽取各方意見,隨后果斷砍掉十二家虧損子公司,集中所有資源發展核電主業。
雖然過程痛苦,但成效顯著。一年后,中核實現扭虧為盈,盈利二點四億元。到了二〇〇八年,利潤已飆升至近五十億元。
從農家子弟到央企掌門人,康日新成了時代的勵志典范。但在巔峰之上,最容易忽視腳下的深淵。
誰也沒想到,就在中核扭虧為盈的二〇〇四年,春風得意的康日新迷上了另一個競技場——股市。
起初可能只是嘗試性投資,但股市的波動迅速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貪婪。
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爆發,股市暴跌。康日新損失慘重,曾經的成功神話,變成了難以啟齒的巨大虧損。
他急了,像一頭被困住的野獸。此時,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商人嗅到了機會。一個個沉甸甸的信封,悄然出現在他的辦公桌上。
起初,他或許還有過掙扎。但填補財務缺口的迫切需求,以及維護“成功人士”形象的虛榮心,讓他很快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這只是技術咨詢費”,“先解決燃眉之急再說”。
一旦開了口子,欲望便如洪水般無法遏制。短短幾年時間,他收受的現金、房產折合人民幣六百六十多萬元。甚至子女出國留學的高昂費用,也有人“貼心”代勞。
他漸漸習慣了這種輕松獲取財富的方式,辦公室里擺放著國家核電的藍圖,他眼中卻只剩紅綠交錯的K線圖。
曾經引以為傲的專業精神和理想抱負,已被金錢的銅臭完全侵蝕。
泄露情報
如果說受賄只是背離初心,那么接下來的兩件事,則是康日新徹底背叛國家的行為。
第一件事,是一筆十八億的公款。股市的虧損不斷擴大,私人賄賂已經無法填補窟窿。走投無路之下,他將黑手伸向了中核集團的巨額資金。
他利用職務便利,通過一家由親屬控制的公司,悄悄挪出十八億公款全部投入股市,妄圖翻本。
結果,十八億打了水漂,連一點回音都沒有。這筆巨款,成了懸在他頭頂的一顆定時炸彈。
第二件事,是泄露國家核機密。二〇〇四年,中國啟動第三代核電技術招標,項目總投資高達上千億元。誰能中標,誰就掌握了未來幾十年的行業主導權。
康日新作為中方決策核心人物,掌握著所有關鍵信息:中方報價底線、國產化要求,甚至是評審專家的傾向。
法國阿海琺集團通過秘密渠道聯系上他。六百六十五萬元分三次打入其親屬海外賬戶。收下這筆錢的康日新,徹底拋棄了“國家利益”四個字。
他將一份份標有“絕密”標識的文件和核心技術數據完整泄露給法方。
最終,原本綜合評分更高的美國西屋公司意外出局,而提前拿到“標準答案”的法國阿海琺集團以微弱優勢中標。
這場骯臟交易,使國家在該項目上多付出了數十億真金白銀,更導致中國在關鍵技術引進方面陷入長期被動。
此時的康日新,早已不再是那個為國奉獻的核工專家,他已經變成一個瘋狂的賭徒,把國家的未來當作自己的籌碼。
紙終究包不住火。十八億的巨大虧空無論如何也無法掩蓋。二〇〇九年八月五日,中紀委辦案人員悄然現身中核集團總部大樓。他們直接走進康日新的辦公室,這位曾叱咤風云的“核掌門”被帶走時,桌上還放著他未批完的核電項目文件。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康日新因受賄六百六十萬余元、挪用公款十八億元,被判無期徒刑,并沒收全部個人財產。盡管后來因獄中表現良好減刑為有期徒刑二十年,但那個曾經的“寒門貴子”、“國之棟梁”,名字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結語
他一生都在向上攀登,憑借一股狠勁,戰勝了出身,贏得了事業,收獲了幾乎所有的榮耀。
最終,卻在人性的博弈中,輸掉了自己。
信息源:中核原總經理康日新違紀前后:公款炒股巨虧,中新網。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