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參加不完的AI 聚會?!盠inkda創始人黃琳在新加坡創業10多年,近兩年服務了數百家出海新加坡的中國企業,其中1/3是AI初創公司。
近日,Google新加坡辦公室舉辦的一場AI沙龍印證了黃琳的觀察。原本100人的會議室沒能容納下蜂擁而來的報名者,不得不臨時在隔壁會議室開設了分會場,轉播給分會場的觀眾。
絕大部分與會者都是華人AI創業者。孵化平臺X-NODE創極無限Emily感慨道,“中國創業者太多了!”這是她在新加坡參加的為數不多全中文交流的行業沙龍。
在這場由AI引發的價值10萬億美元的全球技術革命中,新加坡正在逐漸成為“關鍵節點”。
新加坡,AI創業者的“黃金跳板”
新加坡是AI高敏感度市場?!稏|南亞2024數字經濟報告》指出,新加坡高居全球AI興趣度前10的國家,無論是AI相關搜索,還是AI應用下載。
據data.ai數據顯示,在新加坡的App下載中,1.6%是AI應用,這一比例在全球排名第10。另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洞察與Databricks聯合發布的報告,新加坡是全球企業采用生成式AI最快的國家之一。
對AI高度敏感的消費和企業市場為AI創業提供了沃土,也激發了活躍的人工智能創投生態。根據AIPRM數據,從2019年至2023年5年間,新加坡在AI領域的投資累計約70億新元,占2022年GDP的1.5%,位居全球第一。
在2024年東南亞AI領域的融資中,新加坡占比超60%,紅杉、淡馬錫、Openspace Ventures等機構紛紛押注AI應用層產品。
(數據來源:AIPRM、經合組織、世界銀行 圖表來源:聯合早報)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加坡市場外,AI創業者們更看重新加坡對整個東南亞的輻射,這個涵蓋6.8億人口、GDP總量3.6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Sapiens AI創始人兼CEO Bruce Yang 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堅定的認為,Agnes AI是最有可能成為“東南亞DeepSeek”的種子選手。
這個智能工作平臺充分考慮東南亞地區的多語言、多文化特點,更了解本地的文化習慣和工作方式。這些被OpenAI、Google Gemini、微軟等硅谷AI大廠所忽視的領域,恰恰是Sapiens AI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空間。
在Bruce看來,全球AI基建已基本完成,搜索、電商已被巨頭壟斷,社交領域是為數不多的藍海。他認為,誰先定義AI時代的人際關系新范式,誰就能壟斷未來十年。
因此,Sapiens AI從最初的生產力工具(productivity),正逐步向協作(collaboration)、人際關系(human connection)和社區(community)方向發展,希望抓住社交領域的下一代機遇。
從事AI教育硬件的云希谷CEO羅輝也是準備“跳”向東南亞的一員。如同大多數硬件創業者一樣,羅輝出海的首選目的地也是北美市場,但經過多方調研后,近期他更傾向于東南亞和日韓市場。
他認為,AI教育是兼具功能性和情緒價值的賽道,這會在文化相似性高的東方市場獲得更多的認同,同時,當前地緣政策的問題,AI項目通過東南亞“曲線”進入北美市場也更為安全。
在眾多目標全球的AI創業者看來,新加坡有著世界“第三級”的中立地位,以及能夠撬動海外更廣闊市場的便利,成為了他們的理想創業之地。
“新加坡的監管友好性和國際化視野,讓它成為AI公司出海的‘第一站’。”Master Concept總經理Jason Liang在沙龍中指出。
新加坡的數據中心容量全球領先,而且不受美國芯片禁令的影響,AI發展三要素之一的“算力”在新加坡可以得到極大滿足。同時,新加坡的政策開放,匯聚了全球資本和國際人才,吸引很多企業將亞太總部設立于此,這些條件使得創業者能夠很方便的撬動國際市場。
剛剛將總部搬至新加坡的明星創業公司Manus一定程度是看中了新加坡的這些優勢。此外,基于這些優勢,前360高管創立的AI語音服務公司WIZ.AI、TikTok海外電商數據分析平臺Tabcut等都選擇新加坡創業。
“雖然中國AI應用數量占到全球AI應用數量的43.8%,但出海AI產品比例相對較低,潛力待挖掘。” 非凡產研CEO吳畏對出海參考說道,“全球AI市場規模遠超單一國家,為中國AI出海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這是中國AI 創業企業出海的基本面。“
他認為,新加坡正是中國AI創業者撬動東南亞以及全球市場的“黃金支點”。
(數據來源:非凡產研)
從“講故事”到“要結果”,AI創業的考驗才剛開始
然而,落地新加坡,并不是終點,反而是各種挑戰的起點。
首先,對于AI的投資環境已經改變。AI投資熱度很高,但謹慎度同樣很高。
東南亞本地基金AC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Helen Wong(黃佩華)曾就職于啟明創投、GGV等知名基金,見證了中國科技產業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時代的變遷。在AI 1.0時代,一眾人工智能新星應用場景高度集中在安防等to G場景,商業閉環單一,最終泡沫破滅。
“現在很多AI項目,商業模式和SaaS產品類似,但是估值卻比SaaS高很多,這都需要謹慎評估”。她對投資AI項目持謹慎態度。
新加坡本地基金Openspace Ventures總監及數據科學負責人趙奕靚也對出海參考表示,與十年前的SaaS時代相比,AI公司能否在短期內實現良好的業務增長并自給自足,是當前投資的重要考量。
他還認為,當前AI項目(尤其是生成式AI)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量化商業結果。相較于傳統機器學習有明確指標(如用戶增量、回購次數),生成式內容或AI客服的質量難以系統性定義和量化,其準確性和可靠性在To B場景中還有待驗證。
這與非凡產研CEO 吳畏的觀點不謀而合。在吳畏看來,AI出海的商業模式已經從“賣工具”轉為“賣結果”,這既是很多腰部AI創業者的機會,更是對他們的挑戰。
從全球AI市場的競爭來看,落地新加坡并沒有降低市場競爭難度,反而要面臨更多本地化適應和全球化拓展的難題。
以To B的AI場景為例,新加坡本地市場容量較小,完全無法與美國、中國這兩個巨大的單一市場相比。那么創業者就需要以新加坡為支點,撬動整個亞太乃至全球的業務,但這個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營銷、銷售能力是很多AI企業的短板。
熟悉中國創業者的黃佩華觀察到,很多擁有技術背景的中國創業者產品做的很扎實,在中國銷售表現不錯,但出海后缺乏本地化的銷售能力。無論是英語溝通能力,還是利用LinkedIn做營銷的能力,都還不足。相比印度SaaS公司在這方面的表現,中國創業者存在較大差距。
因此,在很多新加坡投資人的工作范疇里,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幫技術/產品均優的被投企業尋找合適的本地銷售人才,實現收入的規模效應。
對于AI創業者而言,找到產品獨特的商業化場景,避免同質化競爭,與本地商業化人才一起跑通產品的商業化能力,是公司自造血并獲得資本青睞的核心。
新加坡本地AI初創企業Notellect.ai則很好示范了這點。Notellect.ai CEO David Liu曾任職于Grab等本地互聯網大廠,深刻體會到很多企業受限于公司采購的IT解決方案和數據源,他希望能開發一個能整合多源數據、簡化分析流程的助手。
他認為盡管數據分析領域已經有六、七百個解決方案,但針對“超級個體”的需求仍是藍海。Notellect.ai就是瞄準這一市場,力圖通過整合數據清洗、分析、報告生成的全流程,解決企業IT系統僵化的痛點,且能實現最重要的“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在David看來,Notellect.ai會成為未來“個人算力”時代,專業數據分析師的深度助手。
Notellect.ai的成長離不開創業者對于新加坡本地企業的洞察和理解。
從政策紅利到資本熱度,從華人創業社群到全球視野,新加坡正在成為AI創新的關鍵節點。
正如Bruce Yang所說:“AI時代是財富再分配的‘奇點’,而新加坡給了所有創業者上牌桌的機會?!?/p>
對于AI創業者,新加坡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技術理想與商業化落地,如何解決本地化營銷和全球化運營的公司治理;對于投資人,挑戰則是甄別“真需求”與“偽風口”。但毋庸置疑的是,新加坡的AI故事,才剛剛開始。
不想錯過全球AI浪潮的下一個爆發點?立即掃碼,鎖定「鈦媒體AI出海群」席位!
在這里,你將:直連硅谷、新加坡、中東等AI高地核心圈,與頂尖創始人、技術領袖、投資人面對面交流;優先獲取閉門分享、前沿報告、出海實戰案例,洞悉技術演進與市場風向;有機會獲得官方推薦加入GALA全球亞裔領袖聯盟,躋身國際頂尖AI人脈圈層!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王璐,編輯:羅文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