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智庫導讀
近日,針對少數平臺和機構為追逐“爆款”而出現的過度娛樂化、兒戲化、反智化苗頭,廣電總局再發《管理提示》,厘清創作邊界,引導創作方向,激發優質供給。
糾偏創作亂象
最新《提示》重申核心原則
近兩年來,廣電總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微短劇向上向善,鼓勵創作范式、傳播方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取得明顯效果。微短劇價值導向問題明顯扭轉,品質持續升級,行業持續繁榮,不僅為影視從業者提供了文藝創新的機遇,也使普通大眾創作者通過參與視聽文藝作品創作進行自我表達成為可能。
然而,近一段時間,少數豎屏微劇制作機構和播出平臺為所謂“爆款”打出怪招、險招,出現過度娛樂化的苗頭傾向。個別微劇甚至打著藝術想象的幌子,對現實生活和邏輯任性編織、隨意解構,甚至兒戲化、幼稚化、反智化,影響微短劇行業共同努力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
藝術創作可以對現實形象進行主觀想象性建構,但一定要建立在對生活基本真實和基本邏輯的尊重之上。為維護微短劇良好生態,廣電總局再發《管理提示》,對行業亂象及時糾偏,促進行業行穩致遠。此次《管理提示》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
壓實責任:明確各級廣電管理部門要落實監督責任,微短劇行業市場主體要落實播出、制作、宣發的主體責任。
堅守底線:要求堅決守住藝術創作底線,堅決杜絕極端“反智”“雷人”“離譜”的人設、劇情等。
激發活力:持續激活大眾創造創新能力,開辟專門頻道發現和推薦來自端原生等渠道的優質微短劇,拓寬微短劇題材類型,優化平臺算法,形成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良好局面。
有破有立、有度有效
歷次《管理提示》要點梳理
2024年10月31日,發布《管理提示(中老年題材)》
提出“三鼓勵、三扭轉”的管理要求,即鼓勵塑造善良慈愛等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轉突出表現重男輕女等“惡婆婆”“惡奶奶”的模式化創作傾向;鼓勵立足孝老愛親等主題,創作關照中老年群體生活困難與心理困境的作品,扭轉刻意制造沖突和價值觀撕裂的創作傾向;鼓勵創作表現新時代中老年人老有所為等故事,扭轉過度將中老年人形象邊緣化、臉譜化的創作傾向。
2024年11月22日,發布《管理提示(“霸總”題材)》
要求堅持現實主義原則創作表現企業家群體;主動設置議題講好歷史上和當代中國企業家故事;加強對“霸總”微短劇的管理,壓縮數量、提升質量,防止對主題的把握和主角的塑造偏離主流價值導向的微短劇上線播出。
2024年12月7日,發布的《管理提示(AI魔改)》
要求排查清理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嚴格落實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審核要求,舉一反三,對各自平臺開發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進行自查,對在平臺上使用、傳播的各類相關技術產品嚴格準入和監看,對AI生成內容做出顯著提示。
2024年12月20日,發布的《管理提示(片名審核)》
對微短劇片名出現的不良傾向進行及時糾偏,就加強片名審核工作,在導向、體例和藝術上提出要求,明確片名應提升思想內涵、文化內涵和審美內涵。
2025年3月,發布《管理提示(微短劇要“爽”而有度)》
指出“爽”不是微短劇的代名詞,微短劇創作不能一味求爽;“穿越”“重生”不等同于藝術想象,微短劇創作不能百無禁忌;“狗血”“低俗”不應成為愛情的引線,微短劇創作不能脫離現實。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戚雪摘編)
監 制:史 杰
輪值主編:戚 雪
責任編輯:姜 慧
后期編輯:馬琦羽
來源:國家廣電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