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近年來,江邊鄉錨定“抓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目標,在“蠶”產業上做足文章,通過強引領、建基地、搭平臺,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讓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近日,在江邊鄉82.6畝種桑養蠶基地里,蠶正陸續吐絲結繭,進入成繭期。基地周邊,桑樹扮綠了1000余畝荒山荒坡。預計今年“蠶”產業可帶動蠶農增收300萬余元,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余元。
江邊村委會:82.6畝種桑養蠶基地,蠶種吐絲結繭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種桑養蠶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江邊鄉積極探索“黨組織+基地+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通過政府引領和基地帶動,在江邊村委會建成占地面積82.6畝的種桑養蠶基地,基地周邊,桑樹扮綠了1000余畝荒山荒坡。
近日,走進江邊村委會的桑樹地,郁郁蔥蔥的桑樹一望無際,工人們穿梭其中,熟練地采摘著桑葉。
采摘下來的桑葉被迅速打包、裝卸,運往養蠶基地。
在養蠶基地里,工人們將新鮮采摘的桑葉均勻鋪撒在一排排整齊的蠶架上,為蠶寶寶們提供新鮮的食物。
長得白白胖胖的蠶寶寶們在完成生長的最后階段,會專注地吐出縷縷絲線,將自己細細包裹,最終凝結成一個個飽滿的蠶繭。
成繭后,這些蠶繭顏色豐富多樣,白得如霜,黃得似蜜,粉的帶暈,像綴在枝頭的彩珠,清新又可愛。
“蠶”產業:帶動65戶村民增收300余萬元
為讓養殖戶既養得好,又賣得好,江邊鄉通過“公司保底收購+合作社運營+農戶參與”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的種產銷管理模式,與昆明同云蠶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公司提供蠶蛹和技術指導,推進種桑養蠶產業全鏈條發展。
蠶種成繭后,簽約公司對產出的蠶繭以最低每公斤60元—6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品質好的可達每公斤75元—80元,原種可達每公斤95-100元。
如今,種桑養蠶產業逐步走上正軌,江邊村委會種桑養蠶的群眾由原來的零星幾戶發展到65戶。
【江邊村委會矣臘竹村小組長 楊紅偉】:我從開始種桑養蠶到現在10年了,慢慢把周邊農戶帶動起來。現在我一批養15-16張蠶種,一批收入可達6-7萬元,一年養5批基本毛收入達30余萬元。
種桑養蠶產業不僅帶動蠶農增收,還為周邊村民提供增收渠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江邊村委會獨家村村民 陳美瓊】:來這里摘桑葉,兩人每日可采摘800余公斤,每公斤0.4元,每人每天收入約150至160元,很劃算,離家很近很方便。
今年,種桑養蠶基地預計可帶動村民增收30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為江邊鄉
不斷做優“蠶”產業文章
拓寬群眾致富路
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石
總編/楊銳
責編/張云龍
值班編輯/孔德云
記者編排/劉璐 朱海楠
下載彌勒頭條客戶端
獲取更多資訊
彌勒融媒法律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