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危墻、拓空間
融文化、惠民生
一座承載僑鄉記憶的全齡公園
在海滄街道錦里村綻放新姿
全齡公園是指面向不同年齡段人群設計的公共空間,旨在滿足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的差異化需求,提供安全、舒適的活動環境。
PART 01
推窗見綠
村民喜提“家門口的公園”
走進煥然一新的錦里村北入口,曾經雜草叢生、擋墻危立的荒蕪地塊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層疊的緩坡綠地、紅磚鋪就的文化廣場和孩童嬉戲的游樂區。
海滄城建市政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經過5個月攻堅作業,這座占地8200平方米的錦里公園正式亮相,已成為村民日常休閑的首選地。
“以前這里堆滿雜物,高差3米多的擋墻讓人不敢靠近。現在帶孫子來蕩秋千、玩沙,鄰居們跳舞健身,晚上燈光亮起來更漂亮!”村民林阿姨笑著說道。
PART 02
三大升級
打造城中村改造“樣板間”
01
破局安全痛點,重塑空間格局
▲拆除高危擋墻及違建,以隱形擋墻結合1:1.6緩坡消解安全隱患;
▲新增200米不銹鋼防護欄桿、無障礙步道,貫通角嵩路人行道;
▲清運渣土2400立方米,釋放18760平方米公共空間。
02
喚醒僑鄉文脈,紅磚訴說鄉愁
▲20米長“閩南記憶墻”鑲嵌老照片,再現錦里村僑鄉歷史;
▲保留原生龍眼樹,結合閩南紅磚座凳打造林蔭休憩區;
▲入口景墻采用傳統紅瓦材質,與村內21處閩南古厝風貌呼應。
03
全齡友好設計,功能精準植入
▲兒童區:沙坑+組合滑梯,滿足親子需求;
▲健身區:塑膠地墊搭配專業器械,悅動身心;
▲交流空間:6組青石桌凳、紅磚座邊環繞大樹,閑話怡情;
▲夜間配套:20盞庭院燈+518米LED燈帶,點亮夜色。
PART 03
全域提升
繪就“融和錦里”新畫卷
錦里公園的文化展示區外側墻面,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古厝風格。除了“錦里印象”,還有4塊玻璃罩式的宣傳墻,分為“古韻今風 融和錦里” “黨建引領 治理創新” “港村共榮 融合發展” “文化鑄魂 融和共生”四大板塊,圖文并茂,簡潔易懂。
墻繪“古港今貿 海絲交響”
不僅有古今對比
還有一語雙關之妙
“交”字可以指樂感
也可以指海上交通
村校融合
現場還給錦里小學的師生
留下兩個書畫創作空間:
錦童?繪里,錦繡未來?“里”想開花
村口干凈整潔的錦里中路
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精彩有趣的墻繪
讓枯燥無味的路邊墻體
煥發出生活感和生命力
錦鄰驛站,是新老錦里人的家園,在這里可以休憩,還可以找到工作。你看,顯示屏上滾動著許多企業招聘的崗位呢。詳情請點擊鏈接:
錦鄰驛站墻面的一張導覽圖
可以讓你很熟練地游逛錦里村的
每一個角落
通往錦里村僑史館的路口
詳情請點擊鏈接:
錦里村僑史館對面有一條寬窄巷,墻面豐子愷漫畫作品選,會讓你找到童年和故鄉的味道。村民們說,最近很多年輕人來這里打卡,拍照留念呢。
錦里村的合歡樹。民國期間,錦里先輩下南洋闖天下時,帶回、種植了這棵南洋合歡樹,寄托對家鄉、對愛人的相思情。
而今,她始終向陽挺立,以赤子之心凝聚“錦僑之情”。風雨中,這棵“僑心向陽樹”挺立的不僅是思鄉情,更是血脈相連的家國情懷。
錦繡家園 鄰里守望
從雜亂邊角地到人氣公園,錦里村的變遷印證著“城中村治理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用匠心喚醒記憶”。
當阿婆指著景墻老照片給孫輩講述僑批故事,當古樹與新栽的風鈴木共沐陽光——這份“閩南紅”包裹的鄉愁,正成為現代化治理最溫暖的底色。
點贊、在看、轉發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一審/攝影:彭建文 陳亞沙 鄭偉明
二審:王慶平
三審:莊梅芳
資料:海滄街道 城建集團市政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