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就成為醇親王
載灃生于1883年,其父為醇親王奕譞。
奕譞的福晉(正妻)生了4個兒子,但只有一個載湉活了下來,即后來的光緒。
側福晉(妾)劉佳氏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過繼給其他王爺,身邊只留下載灃一個兒子,他就順理成章承爵,成為醇親王。
本來按慣例是要低一級承爵,親王降為郡王。但兒子是皇帝,醇親王也就不需要降爵了,成了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就是世襲罔替,不用降爵,但只能有一個人繼承。
1891年,載灃8歲,其父去世。載灃就成為親王。
其父奕譞為人低調,兒子為皇帝后,讓他更加惶恐,立即退休,不再過問朝政。
對在家的唯一的兒子載灃投入大量心血,請飽學鴻儒為師,載灃的學識在皇族子弟中是佼佼者。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及家庭的影響,載灃不善言談,喜歡清靜,書房掛著一聯“有書大富貴,無事小神仙”,足見其生活態度。
18歲出使德國
1901年,載灃18歲。
庚子年間,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根據協議,大清要派大員前往德國道歉。
載灃作為賠禮大臣到德國賠禮道歉。早前清朝有皇室成員不得出洋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破了。
德國皇帝向賠禮大臣提出的要求是,向德皇三鞠躬,隨行大員要向德皇跪拜賠禮。這對于講究禮儀的大清來講,尤其是皇家來講,是極為嚴重的政治外交事件。據理力爭,最后按照西方禮節,行了鞠躬禮。
24歲成為軍機大臣
從德國訪問回來,載灃成婚,夫人是榮祿的女兒,規格高于親王,接近皇太子。可見慈禧很早就開始布局皇帝的繼承之事。
開始進入政治核心,先后擔任宮廷行走(可以出入皇宮)、閱兵大臣、隨扈大臣(伴隨皇帝出行)等差事。這些差事都是與皇帝密切相關的事務。
他的兒子溥儀出生后,載灃被任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正紅旗的負責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從一品)。1907年,24歲的載灃進入軍機處學習行走,進入宮廷最核心的部門,次年成為軍機大臣。
26歲成為攝政王
1908年,慈禧去世前,制定載灃之子溥儀為皇帝繼承人,載灃為攝政王。
載灃是拒絕的,不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慈禧認定的,自然沒法收回成命。
26歲的載灃成為攝政王,掌握了最高權力。
作為攝政王,載灃試圖讓維護滿族統治,但處在社會大變革時代,載灃也無法與時代對抗。
在溥儀退位后,載灃也就沒有了職權。余生對復辟的事一概不參與,溥儀任職偽滿洲國,載灃也就在1934年去住過1個月,此后再也沒去過。
新中國成立后,載灃把王府賣掉,住進了四合院,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一直到1951年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