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總第928期
值日編輯:沈欣 張正陽
審核:葉維杰 王澤媛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巴格瓦特與莫迪。圖源:The Wire
《印度快報》、The Wire網站7月11日報道,印人黨意識形態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最高領袖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75歲退休言論”引發廣泛爭議。巴格瓦特7月9日在那格浦爾舉辦的“致敬已故RSS領袖平格爾(Moropant Pingle)”的新書發布會上援引平格爾的觀點稱,“滿75歲時應停止現在工作,為他人讓路”。對此,濕婆軍烏達夫派(UBT)、國大黨等在野黨紛紛將巴格瓦特的言論與暗示莫迪退休聯系起來(注:近年來印人黨、RSS的黨團關系愈發微妙,政見沖突不斷),暗諷兩人都應以身作則(巴格瓦特、莫迪都將在今年9月滿75歲)。UBT議員桑賈伊·勞特(Sanjay Raut)表示,如果75歲是RSS中的退休年齡,那么其政治層(指印人黨)為什么不遵循這一規則?若如此整個國家都將從中受益。據悉,此前印人黨方面將75歲作為非正式的退休基準,如阿德瓦尼(L K Advani)、穆爾利·喬希(Murli Manohar Joshi)等印人黨高級領導人在莫迪2014年上臺后均“被退居幕后”,因為他們都超過了這個年齡。作為回應,RSS、印人黨方面迅速否認上述說法,稱“巴格瓦特并無退休計劃”“印人黨內部并無75歲退休規定”。
NEWS
印產iPhone迅速填補美本土市場。圖源:網絡
《經濟時報》7月11日報道,針對富士康印度工廠中國技術專業人員返回中國一事,印政府表示正密切監控富士康的生產目標,并相信蘋果公司有能力通過替代方案解決相關問題。這些中國工程師主要負責生產線管理、工廠設計、培訓印度員工操作iPhone生產設備,其回國引發供應鏈擔憂。政府消息人士強調,此事本質是蘋果與富士康之間的商業問題,政府已為中方人員提供簽證便利,企業需自行確保生產不受干擾。行業內部人士指出,中國技術人員的撤離不會影響iPhone 17的生產計劃,蘋果仍將按計劃擴大印度產能。當前,蘋果關鍵進展包括:將印度iPhone年產量從2024-25年度的3500-4000萬臺大幅提升至6000萬臺;2024-25財年,印組裝iPhone價值約220億美元,產量同比增長60%。目前所有在美銷售的iPhone均從印發貨,主要生產基地為富士康泰米爾納德邦工廠及塔塔電子,兩家企業正擴建新廠提升產能。供應鏈方面,蘋果印度供應商富士康和塔塔電子已逐步減少對中國關鍵資本設備的依賴。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iPhone銷量達7590萬臺,而印度當月出口310萬臺,需通過新增產能或調整內銷供應來實現對美出口倍增。印政府確認,智能手機出口已成為該國重要經濟支柱,蘋果生態在印度創造約20萬個就業崗位,推動印度成為全球主要的移動制造中心。
NEWS
孟對美歷年出口一覽。圖源網絡
孟《商業標準報》7月10日報道,美孟首日關稅談判就多數議題達成共識。據悉,談判由孟臨時政府商務顧問謝赫·巴希爾·烏丁(Sheikh Bashir Uddin)領導,核心成員包括孟臨時政府國家安全顧問哈利勒·拉赫曼(Dr Khalilur Rahman)、首席顧問特別助理法伊茲·泰耶布(Faiz Ahmad Taiyeb)、商務部長馬哈布布爾·拉赫曼(Mahbubur Rahman)及輔秘(additional secretary)納茲寧·喬杜里(Nazneen Kauser Chowdhury)。談判首次會議將在7月20日前敲定雙邊貿易協定草案,最終協議需在7月31日前簽署生效。與會人士指出,雙方討論范圍廣泛,美方代表涵蓋農業、貿易、能源、知識產權等各界。自4月以來,孟已增加對美液化天然氣、小麥、棉花進口,并啟動波音飛機采購流程。如有需要,孟方愿對美產品實行關稅減讓。此前,特朗普致函孟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時表示,美8月1日起向孟征收35%關稅,這一稅率比三個月前宣布的初始稅率低2%,但明顯高于東南亞鄰國。
NEWS
中美印石化強度。圖源網絡
《商業標準報》7月11日報道,印信實工業呼吁印擴大石化產能,以便更好與中國競爭。目前,中國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PET resins)、精對苯二甲酸(PTA)、聚氯乙烯(PVC)、聚酯纖維(polyester fibre)等關鍵石化產品的最大出口國。中國部分煉油廠的石化強度(即石化產品占煉油總產能的比例)達40%-50%,是印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同時,中國政府已要求國內煉油企業削減燃料產量,優先增加石化產品生產。相比之下,當前印整體石化需求較小,但隨著印經濟持續增長、未來幾年傳統燃料需求達到峰值,印將更注重石化產品生產,以確保利潤率并實現持續增長。然而,印方分析指出,中國快速擴張石化產能恐造成市場供應過剩,導致全球石化行業利潤率下降,嚴重沖擊印石化行業發展。對此,信實工業負責聚酯鏈戰略與業務發展的高級副總裁桑帕特(Vikram Sampat)7月11日在行業會議上警告稱,中國正在接管整個石化行業,印必須擴大石化產品生產規模,在滿足國內和國際需求的同時,遏制中國在該領域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桑帕特還表示,信實工業目前的石化強度為20%,未來若印市場的汽油需求達到峰值,信實旗下煉油廠可將30%到50%的汽油產能轉向石化產品;若柴油需求達到峰值,則這一比例可提升至50%至70%。
NEWS
圖源:《加德滿都郵報》
《加德滿都郵報》7月11日報道,近期尼泊爾大會黨(以下簡稱大會黨)內部再現“取消世俗國家、恢復印度教國家身份”的呼聲,凸顯該黨內部在宗教、身份認同、選民立場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在7月6日召開的大會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該黨前總書記沙尚卡(Shashank Koirala)表示應啟動修憲程序,將尼泊爾重新定義為印度教國家。大會黨異見派領導人謝卡爾(Shekhar Koirala)同樣支持該觀點。此外,大會黨發言人普拉卡什(Prakash Sharan Mahat)表示,隨著傳統政黨支持率不斷下滑,新興政治勢力快速崛起,大會黨必須正視選民基礎的流失問題。例如,強調黨在宗教和文化上的核心價值觀或可穩固傳統支持者,否則將面臨嚴重挫折。分析指出,大會黨內部出現支持恢復印度教國家的聲音并不稀奇,這反映了部分尼泊爾民眾的想法。然而,目前大會黨正式立場仍是支持憲法中的世俗國家原則。因此,在該黨未正式調整立場前,部分領導人的個人觀點不能視作黨的官方立場。
NEWS
從左往右分別是,尼蒂什·庫馬爾、RJD領導人賈什維·亞達夫、拉胡爾·甘地。圖源:《印刷報》
《印刷報》7月11日報道,近日印比哈爾邦罷工事件升級為針對政府“反工農親資本政策”的抗議活動,引發對2025年邦選舉的政治博弈分析。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DA)由印人黨、人民黨(聯合派)主導,擁有強大的基層組織網絡,獲高種姓及非亞達夫的其他落后階層(OBC)支持,其女性選民基礎因35%政府崗位保留政策而加強。然而當前NDA面臨內部危機。契拉格·帕斯萬的人民力量黨(維拉斯派,Lok Janshakti Party)計劃獨立參選導致票倉分裂,印度人尊嚴黨(HAM)等小盟友索求更多席位,加之首席部長尼蒂什·庫馬爾支持率下滑及20年執政疲勞,青年失業和治安惡化等因素已構成實質威脅。在野黨方面,大聯盟(Mahagathbandhan)以特杰什維·亞達夫(Tejashwi Yadav)領導的民族人民黨(RJD)和國大黨為核心,主打失業與通脹議題,旨在整合穆斯林-亞達夫票倉。民調顯示,特杰什維作為首席部長候選人支持率上升,其與左翼政黨及人類進步黨(VIP,該黨支持基礎為漁民和船夫亞種姓)的席位分配策略較為均衡。然而,國大黨實力薄弱,且RJD仍受拉魯·亞達夫時代犯罪率上升及腐敗指控的負面遺產拖累,聯盟高度依賴跨黨派票數轉移協調。此外,人民善治黨(JSP)由政治戰略家普拉尚特·基肖爾(Prashant Kishor)領導,以去種姓化、教育移民改革為綱領吸引城市青年。然而,該黨缺乏基層動員體系及資金支持,單打獨斗競選243席難度極大。當前選情呈現三足鼎立:NDA倚仗行政資源卻深陷內耗,大聯盟借經濟議題造勢但背負歷史包袱,JSP理念清新卻根基薄弱。此次選舉將成為檢驗傳統票倉穩定性、新興政治可行性、政策承諾實效性的關鍵戰場,選民抉擇與政黨應對均面臨嚴峻考驗。
NEWS
GST稅改前后對比 圖源:網絡
印《前線》雜志7月11日發表題為《GST稅改八周年:成績突出但問題猶存》的評論文章指出,印商品和服務稅(GST)實施已滿八周年,盡管取得顯著成果,但在企業、行業、幫政府層級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作者G. 斯里尼瓦桑(G. Srinivasan)系印知名記者,曾就職于《印度教徒報》。
GST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時任財長阿倫·賈特里(Arun Jaitley)以強大的協調能力推動各邦及聯邦屬地支持此項稅改,將此前繁雜的17種地方稅及13種附加稅統一整合成現行的五級稅率結構(5%、12%、18%、28%、黃金和珠寶的專屬稅率),被視為是印間接稅改革的重大里程碑。
自實施以來,GST稅改取得顯著進展,大幅簡化印稅制、顯著提升印營商環境。例如,物流運輸時間縮短33%,商業納稅人數從600萬增加到1500萬,每月平均稅收接近2萬億盧比(Rs.2 lakh crores)。此外,GST稅改附帶的電子發票(E-invoicing)、電子運單(E-way bills)等數字化措施也顯著提升了商業和貿易運營效率。
然而,GST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一,GST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問題,如稅率爭議、合規程序復雜、規則不明等。自稅改以來,累計發生超8000起涉及GST系統的爭議,而《GST上訴法庭(程序)規則2025》(GST Appellate Tribunal Rules ,2025)直到2025年4月才生效,爭議處理機制明顯滯后。
其二,GST委員會(GST Council)自2024年12月以來已超半年未召開會議。各邦也不斷強調,由于實際GST收入增長未能達到14%的預期水平,中央政府需增加對邦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2025年6月,印GST收入同比僅增長6.2%,創2021年6月以來的最慢增速。其三,GST偷稅漏稅現象依然嚴重。自2020年以來中央政府共查獲86711起逃稅案,累計涉案金額67950.5億盧比。
對此,印議會公共賬戶委員會(PAC)在其最新報告中也嚴厲批評GST機制,認為相關部門長達六年未強制性審計補償基金賬戶(Compensation Fund Account),嚴重影響各邦獲得財政補償。此外,GST的退稅程序冗長復雜,可能導致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問題。PAC建議全面審查GST,啟動“GST 2.0”改革,以簡化流程和提高效率。
綜上,印財政部須妥善回應來自各邦政府、企業界及專家們的訴求,優化稅率結構,減少不必要的程序負擔,以求未來在GST實施過程中實現更加公平、高效且雙贏的局面。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余佳軒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