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點對A股來說是一個歷史級關卡,歷史上有效站穩此點位只有三次,分別是2007年大牛市,2014年大牛市,以及2021年開啟然后2022年被俄烏戰爭打斷的那次牛市。
站穩的意思是以月為單位穩穩的停在3500點之上,而不是短促的沖上去之后短時間就掉下來,A股短促突破3500的次數并不少,但能有效站穩3500點歷史上只有三次。
如果以3500點作為高拋點進行設置,在A股歷史上進行回測,那基本是穩賺的一個策略,在實踐操作中這么干的人也非常之多,低于3000點逐步買入,高于3300點逐步賣出,3500以上清倉,這策略已經談不上秘密不秘密了,近乎于一種公開思想。
同時3500點,也是我們這輪大橫盤的高點,在這里承受著整個大橫盤區間的向下牽引力。
上周五A股收盤于3472點,距離3500點只有一步之遙,而3500點的歷史地位以及潛在拋壓是明擺著的。
以國家隊那慢騰騰走牛,絕不容許任何大回調的性格脾氣。在3500點這里震蕩,把拋壓都給消化掉,然后再繼續上攻,這種走勢我覺得這沒啥好爭議的。
指望一口氣突破3500然后大漲特漲暴漲,或者碰一下3500點就大跌特跌跳水式暴跌,那都是絕不可能的事情,從態度上不可能允許這種事發生,從能力上也可以控制盤面不這么走。
所以在3400~3500區間進行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打牢基礎再攻破3500這個特殊點位,很正常,這是我上周末的分析思路。
大體上沒問題,但本周的走勢比我預期的更強悍一點。
確實是橫盤震蕩消化拋壓,但這次是圍著3500點去這么操作,用僅次于大漲特漲的方式去處理掉這個位置的拋壓。
本周二,收盤3497點。
本周三,收盤3493點。
本周四,收盤3509點。
本周五,收盤3510點。
整整四天時間,你可以看到收盤點位全都圍繞在3500點這里不停的蹭。
而在收盤點位之外,整體的K線呈現出一種凌厲上攻的形態,如果不是收盤點位是那么明顯的只圍繞3500點蹭,乍一看K線圖還以為是單邊大上漲。
周五的時候一不小心沖猛了,都沖到3550點去,立刻就給砸了下來,收盤穩穩的還停在3500點附近。
周五走出了一根長長的上影線,而上影線是公認的不祥之物,突破3500點之后激動買入沖高的資金也都被套進去了,短期對做多資金的士氣是有一定打擊的。
正常來說,僅從這個上影線來看,下周是要回調的。
但這周這種走法擺在那里,3500點如無人之境,進進出出無數次,拋壓已經被磨損了很多很多。
理論上3500點是不該這么輕易上去的,結果直接就上去了,然后上去再壓下來。
所以本周五這根上影線,威脅有限,向下的能量不多,無法引起大規模暴跌,這股力量帶來的下跌能量我估計剛好讓指數還圍繞3500點進行上下1%左右的震動。
如果這么走了,那大盤會圍繞著3500點再蹭好幾天甚至一星期,到時候3500點就再無任何威懾力可言了,因為在這里停留那么久都沒砸下來,那這個點位就會失去所有的空頭指引性,所有打算在3500點高拋的人全在這里高拋完了。
這種磨損3500點壓力位的辦法只要能實現那就會異常成功,會把3500點磨損的啥都不是,但和傳統的先在3400~3500點打基礎然后再上攻的辦法相比,這種辦法無異要更激進,帶來的風險會更大。
如果在磨損期間,特朗普突然發了點啥針對中國的利空,引發了A股的跳水,那圍繞3500點反復磨損的行為就會瞬間變成在3500點那里蓋了一個大鍋蓋,一長條的橫盤K線都在3500那里,牢牢加固了3500點這個壓力位。
很明顯得不償失,所以我說這么來磨損3500點是存在更大風險的,只有篤定自己必過3500點,且在此過程中國際外圍,主要是特朗普這個人,絕不會發出針對中國的大利空,那才能這么干。
誰敢保證特朗普不突然抽個風,誰敢保證能猜到特朗普下一步要干嘛?
但從目前的走勢來看,這次國家隊有極大的把握特朗普不會在短期內針對中國發布什么大利空,而且很有可能中期也是如此,否則大盤不太可能會這么走。
我們可以從消息去推測大盤,也可以從大盤去反過來推測消息,道理是一致的,反過來即可。
這次這么在3500點反復橫盤來磨損壓力位,就算到今天也已經四天了,如果下周再強化一下那時間更久。
一旦2個星期的時間都圍繞3500點進行震蕩,那接下來就不可能主動向下走。
向上走,在3500點這里的橫盤是修了個扎實的地基。
向下走,在3500點這里的橫盤那就是修了個扎實的天花板。
如果目的是向下走,那就沒必要在3500點玩這么長時間的磨損。
而如果目的是向上走,還放棄了穩扎穩打的傳統做法,冒了一定風險圍繞3500點進行磨損行動,那就說明野心非小啊,所圖甚大,國家隊想要的最終高度是遠高于3500點的,所以這次才要用激進手法把這里徹底夯實,而且是迅速夯實。
指數是必然向上走的,無非就是中間夯實花費多長時間可能有爭議而已,但大趨勢無爭議,這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對目前這種“穩定型”牛市,不要一上漲你就看多,一下跌你就看空,那樣的話你會很難受,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你對著干。
實際上你應該反過來,總體看多,下跌更看多,只有短期異常暴漲的時候才看空,要牢牢把握“穩”字思想。
指數已經上3500點了,所有買大盤股藍籌股的市值都已經快回到了最高峰。
還有很多人哀嚎,說指數回去了但你自己的賬戶沒有回去。
我已經連續好幾個周末說這個事了,今天再說一遍。
A股,以及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股市,有9成的股票是不看大盤的,區別就是在中國這9成的股票還有人玩,還能買賣,在外國直接就是死水一潭連交易量都沒有了。
也不是因為中國炒股的人多,實際上中國確實是地球上開戶人數最多的國家,但論占總人口的比例,中國遠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全世界的股市,9成的股票都是幾乎沒人買賣的,但在中國有,中國甚至誕生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市場選股”這種冷僻詞匯。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散戶被保護的太好了,字面意思被保護的太好了,鐮刀割的不是太快而是太慢,外國早就割到沒散戶敢買了,但中國這邊散戶只是痛罵自己虧錢了,說指數漲了自己沒賺錢而已,但還敢繼續買,而且就不買市值前10%的績優股,就非買那些在外國沒人敢買的股票,然后說自己買的是“科技”,買的是“未來”。
聽我一句勸,大機構大資金都識別不出來的科技和未來,你一個散戶沒本事識別,那些被大家公認的科技和未來,市值都千億起步,萬億的也好幾個,你又不肯去買,那些藍籌你分散買個八個十個,總體收益肯定不會跑輸指數,因為這些公司就代表著指數。
最近有一批散戶覺悟了,跑去買銀行股了。
本周還有一個趣事,散戶和游資圈子里發起了100股行動,也就是買銀行股買他個100股,試圖用咒語和天譴來買崩銀行股。
是這樣的哈,主力就等你那100股,買了就崩,那只是個段子,而中國銀行股的主力也和游資的主力完全是兩碼事。
很多人不理解銀行股為什么漲,覺得是主力硬拉,所以早晚要崩。
這屬于典型的游資股玩多了,把游資風氣套在了銀行股身上。
實際上銀行股這幾年之所以漲那么猛烈,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就是降息,利率越低則銀行的股息越誘人。
現在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經跌破1%了,那你說銀行的股息還停留在7%那合適嗎?
存銀行只有1%收益率,買這家銀行的股票一份光分紅就分7%,那是不是哪里出問題了?
所以銀行股的股價肯定是要漲的,這一波上漲沒太大問題,未來如果中國步入加息周期那銀行股才可能會崩,但中國肉眼可見的未來幾年內是不可能大幅加息的,所以至少幾年之內銀行股是不可能崩的。
你號召一群散戶去玩“買100股”行動,只會把銀行股拉的更高,不可能買崩。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保險資金入市。
國家號召了保險資金進入股市,很多玩游資股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很開心,覺得保險公司的冤大頭要過來接自己盤了,等自己把葫蘆娃打妖精的股票拉高了之后,保險公司正好高位接盤過來買。
保險公司養了一堆精算師,還有步步設崗的國資核查程序,你覺得保險資金會去買游資股?
要是虧了,算國有資產流失,誰來擔這個責?在國企熬半輩子當個中高層領導容易嗎?
保險公司入股市,根本就沒打算去掙股票差價,他們從底層邏輯上就沒指望過一分錢的差價。保險公司只要息差,也就是掙點利息,掙到的利息高于自己的資金成本即可。
所以銀行股在股息5%階段,4.5%階段,以及4%階段,都在被保險公司無腦買,現在已經到3.8%階段了,還在被保險公司繼續買,因為如今即便是3.8%的股息,對保險公司來說依然很香。
保險公司推出的各種類型的分紅險,給客戶簽約承諾的長期利率,已經從2021年的4.5%,一路跌到了如今的不足2%,如今最新產品的長期利率都在1.8%左右。
換句話說就是保險公司募集資金的成本是1.8%,而從銀行股那里拿到的股息是3.8%,凈掙2%的利差。
至于股價短期的漲跌,就算是3~5年這種長度的“短期漲跌”,保險公司都不在意,保險公司只在意如果我今年買入100億,賬面顯示的股息是每年分我3.8億,那這個3.8億是不是未來只增不減,或者基本不變。
如果國家敢承諾是,那保險公司就敢買,因為賬面一算自己是穩賺的。
所以保險公司也只敢買國家能給承諾的,或者自己有信心未來股息最低也是基本不變的,所以四大行等國有銀行股才漲那么猛,而商業銀行就漲的沒那么猛。
外資和保險資金的買股票邏輯,從底層上就不一樣,保險公司求穩第一,那只有國央企的銀行股才能給他們足夠多的“穩”信心。
但從另一方面,股市的大規律是有效的,保險公司的這種求穩心態,導致保險公司的巨量資金扎堆在了少數幾家銀行股里面,已經把這些大型國有銀行股的股價拉的過高。
目前的股價從賬面上算,保險資金依然是能凈掙息差的,所以保險公司肯定還會買。
但其他的商業銀行成長率明顯比四大行高,還有很多藍籌股的成長率也明顯比四大行高,股息率還停留在4%,而四大行已經只有3.8%。
這很明顯不合理嘛,要么是四大行太高了,要么是這些藍籌股太低了。
四大行值這個錢,因為站在保險資金的角度是算的過來賬的,剛才我說過了。
但如果四大行值這個錢,那成長率明顯高于四大行,壞賬等隱形風險顯著小于四大行的其他藍籌股,就應該漲的更多,這也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但對保險資金來說,那些股票即便“更劃算”也不能買,因為審核那關交代不過去,因為這些股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對于一投就是一二十年,對價差沒興趣,只打算掙息差的保險資金來說根本就不適配。
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現象,那就是4%息差的藍籌股在如今已經是香餑餑了,只是暫時還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來買。
你值這個錢是一回事,有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來買你是另外一回事,A股目前的資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中國的保險資金對標的利率是承諾給客戶的1.8%,央行塞進來的5000億貸款的利率是2.25%,只要股息比這個高且能保證長期穩定那就可以入賬。
但對海外資金來說,資金對標是美債的5%,那4%的股息確實有點不夠香,除非成長率達到一個特別高的水平。
不過沒關系,特朗普已經反復公開督促“太遲先生”鮑威爾趕緊降息,還要求把美聯儲利率給降到1%。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大趨勢沒有爭議,鮑威爾敢不降息特朗普第一個不答應,更別說加息了。
對很多海外的大資金來說,他們的底層邏輯和保險資金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審核沒那么嚴,對股票價差也有一點點追求而已。
美元是世界貨幣,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是高度捆綁的,所以美聯儲維持那么高的利率,我們這邊確實是缺錢,“錢”這個東西都跑美國那邊去了。
美國早晚會降息,所以我們這邊早晚會價值回歸,簡單點說就是早晚會漲,目前的3500點遠不是極限。
不僅僅是圖形上看國家隊本周這種走法所圖甚大,而且從底層邏輯上考慮,還有很多和指標高度掛鉤的藍籌股未達到四大行的估值水平。
保險資金的買入不停,四大行的價格就下不去,這個估值就會長期維持在那里,其他藍籌股就會“顯得很便宜”。
如今市面上沒有足夠多的錢,再便宜也沒辦法,但只要有足夠多的錢釋放出來,這些藍籌股一動,指數那就怎么都壓不住了。
如果你非說指數漲了自己的股沒賺錢,而你又相信指數肯定會漲,那你就買一點指數漲了你能賺錢的股票不就行了。
稍微站高一點,看的遠一點,不要陷入每天的熱點和波動,立足于大邏輯,你會做的更加輕松。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