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假來臨
未成年孩子
接觸網(wǎng)絡時間增多
而這也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假期剛開始不久
已有孩子被騙
真實案例
近期
外地學生小偉在家玩手機時
游戲大廳里一條
“招小學生”的消息
引起了他的注意
對方稱要找小學生
一起打游戲素材
還承諾送炫酷的游戲裝備
心動的小偉立刻回應
兩人很快成了QQ好友
對方打來語音電話自稱是游戲主播
說帶小偉打素材只是“福利”
還能額外送裝備
為了“教他操作領取”
對方發(fā)起了騰訊會議
讓小偉打開屏幕共享
小偉拿著爺爺?shù)氖謾C
按對方要求點開了微信、支付寶
甚至調出了銀行卡信息
沒過多久爺爺?shù)氖謾C
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
而這串數(shù)字通過屏幕共享
被對方看得一清二楚
下午1點多爺爺?shù)你y行卡
突然被扣走1萬多元
對方卻謊稱“操作失誤”
讓小偉繼續(xù)按他說的做
承諾會把錢還回來
幸好此時小偉的媽媽回家
看到孩子對著手機
“按陌生人指令操作”
立刻察覺到不對勁
一番詢問后發(fā)現(xiàn)被騙趕緊報了警
詐騙套路解析
騙子精準捕捉了孩子們好奇心強、社會經(jīng)驗不足、易被權威(如“警察”)震懾的心理特點,設下連環(huán)陷阱:
1. “免費”誘餌:在快手、抖音等平臺發(fā)布“免費領取小說、書籍、游戲皮膚”等極具誘惑力的短視頻廣告。
2. 誘導入群:誘騙孩子點擊鏈接或添加指定的QQ/微信,將其拉入預設的群聊。
3. 冒充恐嚇:在群內或私聊中,冒充警察、法官等權威身份,編造“涉嫌洗錢”“賬戶異常”“需要配合調查”等謊言,制造恐慌氣氛,威脅孩子不得告訴家長、不得退出群聊。
4. 操控屏幕:以“核查資金”“解除風險”等為由,誘導孩子開啟QQ視頻或下載“騰訊會議”等APP進行“屏幕共享”,騙子在另一端能“實時窺屏”!
5. 盜取錢財:在屏幕共享狀態(tài)下,騙子能直接看到孩子手機收到的“銀行驗證碼、支付密碼輸入過程”,甚至遠程操控手機,將家長綁定銀行卡內的資金迅速轉走。
民警提醒
暑假到來
騙子盯上放假在家的孩子
家長在保管好自己的手機、付款碼、
銀行卡賬號、密碼、支付驗證碼
等重要信息的同時
一定要告訴孩子:
切勿輕易相信
網(wǎng)絡平臺陌生人發(fā)來的信息
切勿與陌生人視頻通話和屏幕共享
當遇到威脅或恐嚇
應第一時間向父母尋求幫助
來源:臨沭公安
編輯:劉杰 崔海明
快轉發(fā)給需要的朋友
小編披星戴月
賞個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