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我這有個內部渠道,投資虛擬貨幣,月息15%,穩賺不賠!”
“掃碼進群,新用戶投資1000返200,拉3個人頭還能提額!”
刷朋友圈、逛論壇、短視頻時,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類“好事”?
小心!這些看似誘人的網絡信息,可能藏著讓你血本無歸的“非法集資”陷阱。今天,雙遼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就來扒一扒——網絡非法集資的那些“線上套路”,教你隔著屏幕也能識騙局!
網絡非法集資,專盯“手機不離手”的你
比起街頭傳單、線下講座,網絡非法集資更隱蔽、傳播更快,尤其愛盯年輕人、寶媽、上班族。刑事審判庭近年審理的案子里,這些“線上套路”最常見:
1.“虛擬貨幣/元宇宙”:披著“高科技”的外衣圈錢
“區塊鏈、NFT、元宇宙地產……聽不懂?沒關系,只要投錢就能賺!”
騙子在短視頻平臺、微信群里包裝“高大上”概念,曬出“收益截圖”,說“央行背書”“未來能翻10倍”,還鼓勵你拉人入伙拿提成。
法官拆穿:我國從未批準任何虛擬貨幣作為投資品!這類平臺本質是“龐氏騙局”——用新投資者的錢給舊投資者“分紅”,一旦沒人接盤,立刻卷款跑路。
2.“網絡借貸/P2P變種”:用“低門檻高回報”釣人
“無抵押、秒到賬,還能‘借錢生錢’——投1萬,每天返50,月入1500!”
這類平臺在APP、小程序里宣稱“對接優質項目”,實則根本沒有真實借貸業務,只是把你的錢轉給“上線”,玩“拆東補西”的游戲。
法官提醒:正規網貸平臺有嚴格資質,絕不會承諾“保本高息”!
3.“微商傳銷式集資”:“拉人頭”比“賣貨”更重要
“加入我們,代理‘網紅產品’,交1萬代理費,賣不出去也能返8000,拉3個代理還能升‘總監’!”
騙子把“非法集資”包裝成“微商創業”,產品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騙你交“入門費”,再鼓勵你拉親戚朋友“入伙”——這其實是“傳銷+非法集資”的混合體。
法官劃重點:
但凡“賺錢全靠拉人頭”,不管包裝成啥樣,都是騙局!參與拉人還可能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一起被判刑。
隔著屏幕,怎么識破這些“線上坑”?
1.查“身份”:別信“口頭承諾”,要看“官方備案”
正規金融產品必須在銀保監會、證監會備案,可登錄“中國理財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
凡是說“內部渠道”“不公開備案”的,直接拉黑!
2. 看“模式”:警惕“三性”——高息性、拉人性、隱蔽性
宣稱“月息超10%”“保本保息”?—— 高息必是陷阱;
鼓勵“拉人返現”“建群裂變”?—— 拉人越多,坑越深;
交易只在私人賬戶、APP內閉環操作,不開發票?—— 隱蔽操作就是為了跑路時“查無實據”。
3. 守“底線”:這3件事堅決不做
不向陌生個人賬戶轉賬(正規投資走對公賬戶);
不掃不明二維碼、不點非官方鏈接(可能是釣魚網站);
不輕易泄露身份證、銀行卡信息(騙子可能用來偽造合同)。
萬一“踩坑”了,該怎么辦?
別慌!記住這2步,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1. 留證據:趕緊截圖保存聊天記錄、轉賬憑證、平臺頁面(哪怕APP崩了,也要存好手機截圖);
2. 馬上報:撥打110或全國非法集資舉報電話12377,同時向法院刑事審判庭咨詢(我們審理過大量同類案件,能告訴你如何固定證據)。
法官提醒:
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別信騙子“私下退款”的鬼話——那只會讓你二次被騙!
來源:雙遼市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