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BANG”是一個深耕上海本地內容的創作企業,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幾十萬名忠實粉絲。7年前,創始人楊勇帶領團隊遷入位于淮海中路的香港廣場。“搬家”的原因很簡單:“做內容創作的人,就是要到距離重要新聞與內容發生最近的地方去。”楊勇說。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生態的變化,在深耕本地內容的同時,“上海BANG”逐步向MCN機構轉型。MCN機構是一種通過簽約和管理內容創作者提供內容制作、分發、商業變現等服務的媒體公司。如今,“上海BANG”旗下有40多個簽約的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他們都是在知名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小紅書上擁有較高流量與知名度的博主。楊勇說,是黃浦幫助“上海BANG”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這里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集聚,上游企業小紅書距離我們不到一站地鐵,區政府與街道對我們貼心服務,幫助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企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近年,黃浦區從制度創新、場景營造、個性化服務等方向發力,吸引、集聚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與個人,幫助他們發展壯大。
“小紅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上海市、黃浦區的制度創新與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屬地街道的貼心服務。”在不同場合,小紅書負責人都這樣表示過。誕生于2013年的小紅書是扎根黃浦的“鏈主型”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其擁有超過3.5億的月活躍用戶,吸引了大量的優質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聚。
這些年,小紅書在技術范式、商業模式方面有很多創新,背后都有黃浦區的支持。
互聯網企業走向線下是近年的一種商業趨勢,作為“你的生活興趣社區”的小紅書更是深度與線下融合。這兩年,小紅書的各種活動開始走進充滿煙火氣的社區、街區。在黃浦區,小紅書曾與淡水路、馬當路、黃浦濱江等街區結合,施展其天馬行空的創意,創造新的生活與消費場景。一個個新項目的落地,背后有很多細節需要落實。“為助力小紅書的小馬路生活節在淡水路落地,街道的服務從手續報批環節就開始了,協助小紅書梳理報批流程、對接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活動舉辦期間,大客流來了,街道在秩序維護、環境保潔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務工作。”淮海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尉逸青介紹。
這兩年,出于業務發展需求,小紅書布局了大模型領域。其全資子公司研發的“珠璣大模型”,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小紅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大模型不僅能理解小紅書的內容,還能夠進行內容的整理和問答,輔助用戶進行更便捷的內容創作,同時更好地建立內容與用戶之間的關聯與匹配效率。該大模型在開發中得到了黃浦區的大力支持。黃浦區科委副主任潘嫻告訴記者,黃浦區鼓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創新產品推廣,提升企業發展能級。去年,出臺了區級《推動科技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根據政策,給予了小紅書在算力補貼、研發投入等方面真金白銀的支持。
如今,一個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圈在黃浦初見雛形:小紅書好像一棵大樹,樹干是鏈接產業要素的各類機構,如MCN公司等,枝葉就是創作者們。黃浦將培育“大樹參天、枝繁葉茂”的生態圖景。
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生態的繁榮,又將給區域經濟帶來什么?
除數字產業本身增長之外,還會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如,集聚更多其他領域的優質資源。黃浦區干部舉了一個例子,英國某知名投資公司以投資“早小硬”(早期、小型、硬科技)著稱。最近,這家企業找到一家國內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打算請他們組織一個社群,吸引全球頂尖科技內容創作者在線上、線下集聚。“對這家投資公司來說,希望從中能最早發現‘早小硬’優秀企業。而全球頂尖科技內容創作者的集聚,對黃浦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科技智力要素。”這位黃浦區干部說。
當然,做好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生態,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服務,背后是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已經在行動了。最近,黃浦為小紅書等重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開設了“一口受理”通道,企業有需求有難題,找到一個部門就可以;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在消費維權機制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藥械化風險監測等方面給予服務指導,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原標題:《小紅書像一棵大樹,黃浦區培育“大樹參天、枝繁葉茂”生態圖景》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唐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