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純純 蔣亦豐)最近,浙江杭州某公司的一款數控旋壓機,被廣泛應用到新能源汽車輪轂的量產中。從檢測到驗證再到進入市場,其背后的技術支持來自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的工業母機中試驗證基地。目前,校企雙方已準備共同申請基于該產品的10余項專利。
“中試是新產品從研發邁向量產的關鍵環節,中試基地進校能讓學生對接最真實的企業生產項目,從而成為最好的人才‘練兵場’。”浙機電職大校長賀星岳介紹,與一般的實訓內容相比,中試項目更具探索性和未知性,能夠最大程度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力、工程創新力和技術應用力,從而使人才培養更適應當前的產業發展需求,這也是學校“新雙高”建設工作的基本要求。
據悉,浙江作為全國工業母機產業最集聚的區域之一,相關產業總產值已經突破千億元。隨著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極大。自2019年起,浙機電職大就依托國家“雙高計劃”A檔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逐步探索將中試過程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相融合。目前,已在校內建成占地1.5萬平方米的中試驗證基地,涵蓋機床裝備及零部件設計、應用、檢測等5條中試線,并與20余家龍頭企業展開合作,承接了120余項企業研發項目。
項目進校后,如何覆蓋更多師生?學校專門成立了產品研發與驗證中心,并開發中試實踐課程“學期工程項目”。中試項目由中心進行全面評估后,根據其性質分派給工藝設計、機械結構等不同專業的教師。教師根據學生自愿報名情況進行遴選,組成不同規模的項目團隊。在實踐課程中,課程內容圍繞中試基地的測試項目展開,任課教師則為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混編,最終考核依據企業標準,確保項目技術水平保持在行業前沿。
中心主任韓權介紹,教師會將課程教學進度與中試項目驗證節奏進行匹配,實現對學生單項技能、綜合技能、創新能力的遞進式培養。
去年暑期,剛剛結束大一課程的模具專業學生陳常樂報名參加了一項關于風扇靜渦輪的中試項目。“第一眼看到圖紙時感覺特別復雜,很擔心自己能不能順利完成。”好在團隊教師帶領著他們請教專家,將復雜項目一步步拆解為階段式的加工目標。在近一個學期的時間里,陳常樂在課余時間也常常泡在中試基地里,隨著測試結果一步步接近目標,他發現自己的軟件使用、機床調控等專業技能也獲得了很大進步,并先后獲得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一等獎、浙江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第二名等獎項。
在這樣的鍛煉方式下,該校學生已獲得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國際獎項12項、省部級獎項300余項,獲授權專利超200項,近5年畢業生在工業母機產業鏈就業率達90%。
“不僅是學生,教師的成長也是看得見的。”學校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孫佳楠說,參加中試項目的教師不僅可以和企業共同申報科研項目,還可以將其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進一步轉化為實訓教學案例,實現教研相長。以他自己為例,隨著基地和設備的升級迭代,孫佳楠重新主編了沖壓工藝模具設計教材,融入更多真實企業項目和數字化設計,相關課程也入選了國家級精品課程。
截至目前,學校已產生“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案例超100項,孵化了省部級課題23項,企業橫向課題66項,并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項。
學校黨委書記湯兆武表示,未來,學校將進一步以工業母機中試驗證基地為支點,撬動產教融合新生態,深化全國數字化設計與增材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工業母機產業學院建設,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技術攻關緊密結合,為浙江省打造萬億級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為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澎湃動力。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4日 第01版
作者:記者 張純純 蔣亦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